名家論壇》莊春發/談中嘉有線電視的再、再、再次的出售

▲中嘉交易案總金額為新台幣515億元,其中,林堉璘宏泰教育基金會透過投資公司出資近5成。中央社記者朱則瑋攝107年7月4日
▲中嘉交易案總金額為新台幣515億元,其中,林堉璘宏泰教育基金會透過投資公司出資近5成。中央社記者朱則瑋攝107年7月4日

文/莊春發

外來基金安博凱持有大部分股份的中嘉有線電視又要出售了,這次算進去是已經是第四次了,過去都因為買方的身分、行為以及中資介入疑慮等因素而受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次的購買團隊是由純粹國內本土企業集團組成,主要結構有三重企業集團的宏泰公司,主持人為林鴻南先生。他是以林堉璘宏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旗下的兩家投資公司璽兆投資與銓陞投資2家公司為主幹,其持股共佔49.76%,是此次併購案的最大股東,可以說是中嘉併購案的真正買主。

其次是,佔股份24.88%的第二大股東泓策投資公司,主要股東是達勝集團董事長郭冠群。另外的股東名單中尚有多家公司組成的營盛投資,其持股佔14.93%;以及科學城物流董事長陳榮泉的弘倉公司,其持有股份9.95%。

林鴻南團隊所以雀屏中選,打敗布局已久的上櫃公司大豐集團的理由是:第一、宏泰集團的資金雄厚,遠勝於大豐,大豐雖然引進龍巖集團增加其資金供給能力,但和宏泰集團相較仍相對薄弱。第二、宏泰集團提出的股東名單適當,將媒體回歸由本土企業集團掌控,符合媒體國防的社會需求。第三,也是最最重要的是買方股東的架構,可以完全沒有主管機關NCC最在意的黨政軍條款的違反,第四,因為由純粹本土企業接手,可以跳脫中國資金介入的疑慮。

宏泰集團所提的出售價格降為只有新台幣515億元,也比過往的出售價格動輒新台幣700億元以上,低得很多,這次的出售案相對單純,應該可以順利的完成交易。

中嘉有線電視過去三次的併購交易出售案之所以失敗的理由,主要的受限因素有五項:1、媒體壟斷,2、中資介入,3、社會企業責任,4、經營者的適格問題,5、黨政軍退出媒體的約制。

檢視上述投資者不管公司或自然人,均未參與其他媒體之經營,應不至於產生媒體壟斷的問題。即使硬要將林家的林榮三所經營的自由時報,放進此次的收購案的評估,也因為併購後三重企業集團只有報紙與有線電視兩種媒體,自由時報受到市場蘋果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等全國日報的制衡。中嘉有線電視在有線電視市場收視戶僅占20%左右,市場上尚有更大市佔率的凱擘集團、以及TBC集團、台灣數科集團的約束,應不至於產生媒體壟斷的問題。

投資的組成份子,林堉璘宏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泓策投資公、營盛投資、弘倉公司都屬於於本土企業,其主要經營業務亦均在台灣地區,不會因為業務大部分在中國之關係,而受制於中國,從而產生中資介入的問題。

上述投資公司的組成份子觀察,團隊結合了建商、創投、文創、電商、物流業者,最大特色是清一色為本土資金。檢視過去這些企業的經營,似乎並沒有出現危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情事,因此可推定這些企業的經營行為應當不至於出現違反社會企業的責任。

四家投資公司林堉璘宏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屬於公益基金,不太可能上層會有黨政軍的成分,泓策投資公司為最近才成立的本土基金,營盛投資為電商、文創屬性弘倉公司為物流公司屬性,上層似乎不可能有政黨的投資,也不可能有軍方基金的投資,政府屬性的基金也可能看不上這些基金或公司做為投資的標的,因此違反黨政軍退出媒體法律的可能微乎其微。

外國的私募基金在世界各地的投資案,因為投資效率之關係,一般大都會在特定國家平均停留3-5年,時間一到該私募基金會立即出場,選擇世界其他報酬率更高或更適當的地方或國家投資,很少會像安博凱在台灣投資時間停留12年之久。

以安博凱個案的情形觀察,安博凱基金已經在台灣停留正常時間的三倍,使該基金全世界的投資計劃無法順利流動。這種現象會讓國際投資基金認為到台灣投資進入很容易,但要退出很難,很容易形成資金停滯在台灣,無法進行全世界的布局計劃

最終的結果將使國際投資基金,認為資金不易進出台灣國境而卻步,從而影響國際資金進入台灣的機會。投資是一國經濟成長很重要的發動機,國際資金亦是一國投資很重要的來源之一。

長期若讓國際資金,有進入容易離境很難的印象,將使國際資金望台灣而卻步,即使台灣擁有很好的投資機會,也會資金退出不易的因素打消進入台灣,從而對台灣經濟的發展形成負面的影響。

總之,檢視這次宏泰集團所主導的併購中嘉有線電視案,該投資組成的成員,基本上並沒有過去的負面問題。主管此併購案的相關機關主管市場壟斷的公平交易委員會,主管社會企業責任、經營者適格性,與黨政軍退出媒體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管中資介入的經濟部投審會,應當儘速的審查後讓該案通過,免得造成國際資金誤以為進入台灣投資容易,退出台灣市場則相當困難,以至於國際資金不願進如台灣投資,從而影響我國經濟的未來發長。

●作者:莊春發/東吳大學兼任教授、大學經濟系退休教授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