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雄市長選舉 吳益政宣布退出

▲高雄市長參選人吳益政指出,「高雄厝」的問題,是城市主體性和文化的問題。(圖/記者郭俊暉攝)
▲高雄市長參選人吳益政指出,「高雄厝」的問題,是城市主體性和文化的問題。(圖/記者郭俊暉攝)

記者郭俊暉/高雄報導

無黨籍高雄市長參選人吳益政昨(17)日召開記者會,公佈他在8月8日到8月15日委託民間公司進行的民調結果。民調結果顯示,三位高雄市長參選人吳益政、陳其邁、韓國瑜的支持度分別為6.8%、33.5%、25.7%,另外有34%的受訪者未表態。從原高雄市和原高雄縣的地理區劃來看,韓國瑜在原市的支持度較整體為高,有28.5%,在原縣21.4%;陳其邁在原市拿到31.9%,原縣則高達35.9%;吳益政在原市有8.3%的支持度,原縣則只有4.4%。吳益政表示,由於整體6.8%的民調支持度並未達到先前設定的門檻,他將遵守和市民與支持者的約定,不再繼續今(2018)年的市長選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自從3月下旬宣布參選市長以來,吳益政說,最大的收穫之一,是在選舉當中,走出原來議員的選區,認識各色各樣不同的人,接觸到更多更廣的議題。以前在議員任內談氣候變遷、空污等議題,都是以一種整體概括的方式在討論,這次參選市長,學會用一種更細膩的問題來處理,例如在空污法改善空品的大方向下,如何兼顧機車族的權益和貨車駕駛的生計,在推動環境永續的同時也追求社會的永續。

吳益政指出,民意代表應該更積極推動產業的轉型,加速高雄朝向環境與社會永續的方向發展。過去八年吳益政在市議會「氣候變遷小組」推動許多環境、綠能與交通的政策法規,他認為市議會也該組織跨黨派的「高雄經濟改造」小組,加強議會的立法職能,跟產業直接對話,讓閒置的人才、資源、空間,可以更有效的交流,被運用,解決城市的問題,而不是坐等中央為高雄找到出路。

吳益政強調,要落實公民參與,議會的功能必須更健全、更強化。自己擔任議員十六年,「朝小野大」、「朝大野小」的局面都經歷過。前者增加市政推動的溝通成本、後者則缺乏監督制衡力量,都有各自的問題,吳益政認為「兩黨不過半」才最能發揮議會功能,他並呼籲市民,無論支持哪一位市長,都可以考慮將議員選票投給適當的小黨或無黨參選人。

談及自己退出對市長選舉的影響,吳益政說,雖然在這次民調中只拿到6.8%的支持度,但是在人力物力極其有限的情況下能有這樣的結果,表示市民對第三勢力有所期待,對吳益政務實討論政見的參政風格也有相當程度的認同。這6.8%選民追求高雄的價值、關注環境、文化等議題,兩大黨參選人要拿到這些選票,以及潛在更廣大的中間選民支持,必須要在政見上有更多的努力。

吳益政指出,民進黨在高雄執政20年,對高雄的建設有正面的部分,必須給予肯定,但也產生許多問題,必須更謙卑的傾聽民眾的聲音,充分溝通、設法解決,不能因為穩定的支持者產生傲慢心態。而國民黨作為最大反對黨,應該提出比民進黨更好的政策,政黨輪替才有意義。

吳益政認為,韓國瑜憑著個人特質與媒體熱度,已成為高雄市民對執政黨不滿的主要情緒出口,但是還不足以吸引中性選民,贏得大選。韓國瑜的許多發言在以年輕人為主的網路社群引起不滿,應該更深入了解高雄問題,提出具體可行的政策。泛藍在高雄,從黃俊英之後一直缺乏執政經驗和政策論述,但有很多優秀人才都願意提供經驗和專業,國民黨應該積極整合在地人才,提出「接地氣」的政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