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柯志遠/《如懿傳》幾個之所以不容錯過的理由

▲《如懿傳》由周迅、霍建華主演。(圖/翻攝自微博,2018.08.19)
▲《如懿傳》由周迅、霍建華主演。(圖/翻攝自微博,2018.08.19)

文╱柯志遠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觀山山不同,誠然《如懿傳》和《延禧攻略》的時空背景重疊,情節、人物雷同,誠然《如懿傳》因為上檔排程失了先機,在賣相上不論「新鮮感」或「話題性」打了折扣,然而媒體炒作得過了頭,儼然營造出觀眾必須選邊站的「假氛圍」,其實是有點「過」了。畢竟觀眾的嗜戲、追戲關鍵在於大腦裡的「感動中樞」是否被碰觸到了,是主觀的,也是私密的,畢竟就戲論戲《如懿傳》的製作質量絕對在水準之上;演技在線的大小明星一字排開實打實地燦爛生輝,不只是噱頭;拍攝的手法不論是對大場面調度的駕馭或對小細節的光影掌控,都堪稱斐然不凡,雖然87集的長劇追起來也頗是一番工程,但且容我點出底下幾點《如懿傳》確實值得一追的特點,或許你再做定奪不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懿傳》因故遲遲未上檔,喪失先機。(圖/翻攝微博)

從迥異的視角看熟悉的故事。

這樣說吧,倘若一口氣讓你接著看劉德華、古天樂、黃曉明三個版本的《神鵰俠侶》,即便拍得再好,即便你對這故事再情有獨鍾,多半半道你就膩得吐了,但《如懿傳》、《延禧攻略》前後腳輪番上陣,卻是另一回事,不是把一式一樣的起承轉合回鍋又煮一次,而是選擇了截然不同的視角切入,給了同一段落的歷史不一樣的解構和重組,從明顯沒有「類比性」的敘事基礎同樣都去挖深這個跌宕起伏裡的人心、人性,這是「演義」不同於「正史」的趣味所在、精神所在,天馬行空的不是說書人愛怎麼掰就怎麼掰的舌燦蓮花,而是創作者怎麼解析、呈現這段往事的見解與態度。

最近的成功案例莫過於去年叫好叫座的《軍師聯盟》、《虎嘯龍吟》,別出心裁地從「司馬懿」的視角去交代所有人耳熟能詳的「三國」,眼見為憑,這個備受推崇的作品不是勝在譁眾取寵,而在於讓人耳目一新背後卓然成立的種種「人性書寫」和「深邃筆觸」。而乾隆後宮的這段牽葛糾纏,原就千頭萬緒暗潮洶湧,有足夠的「戲哏」生出《還珠格格》、《延禧攻略》、《如懿傳》,外圍擴散出去甚至跟《書劍恩仇錄》也還同氣連枝,「訊息量」這樣綿密強大的題材,換一個視窗,就可能是另一番山水天地。

《如懿傳》裡提出了諸多《延禧攻略》的「老」觀眾們始料未及的「What if」情境:倘若太后(甄嬛)對乾隆各宮妃嬪的喜惡一開始就是有針對性的呢?倘若她翻雲覆雨的手不是慈祥的,而是血腥的呢?倘若那枝定下「結髮夫妻」名份的玉如意是先遞給了別人再收回來交給自己的,那麼富察皇妃會仍舊是那朵無瑕無垢的盛世白蓮嗎?這種思維辯證的樂趣,隱含著邏輯學「因P則Q」、「因非P則非Q」的推敲要領,箇中趣味不在於個別戲劇本身,反而來自於「兩個戲一起看」的體會,非常獨特,可遇而難求。(看戲那麼多年,幾曾遇上這樣「一個故事,用兩種立場、手法來說給你聽」的經驗?千萬別錯過這種嶄新的體驗。)

▲霍建華(左)與周迅主演的《如懿傳》上檔後,網友評價兩極。(圖/翻攝微博 )

完全不一樣的敘事技巧。

《延禧攻略》整齣戲的戲劇結構其實相當吻合好萊塢電影「黃金比例」的要領,從宮女入宮追查殺姐仇人拉開帷幕之後,後續的情節發展幾乎是拿著尺在量度、盤算的,1~2集的篇幅完成一個小事件(好比RPG電玩的一個小「任務」),幾個小事件串聯成一個大段落(例如小狗雪球造成的危機從「御花園」延伸到「荔枝宴」),而約莫4~5集輪流出來一個大BOSS(好人黑化、魔化後,自然也成了殺傷力更強的關卡大魔王),這種精準至極的結構算計,正是《延禧攻略》讓人欲罷不能的關鍵主因之一,但這種高潮疊起到教人喘不上氣的手法,精彩固然精彩,有時反而會讓人「看了後面,忘了前面」(嘉嬪、小嘉嬪、舒貴人,分別整出哪些把戲?你記得清哪個是那個嗎?)。

《如懿傳》的戲劇結構相形之下free-style多了,她可以一整集戲圍繞在皇上的書法上做文章,賜匾不賜匾做為一個段落的主哏,卻不見得直接帶動了跟誰直接相關的故事線;一個「琵琶妓」入宮成了「答應」,也用了相較於《延禧攻略》更從容的步調來做鋪陳,然而這樣的敘事技巧看似舒緩其實卻不鬆散,甚至其突如其來所造成的「戲劇張力」因為措手不及而顯得更加震撼,例如:第二集後半段,甄嬛把一小瓶毒藥往如懿面前一擺,畫風抖變的肅殺和兇險,說來就來,瑰麗堂皇身影背後的冷酷、醜惡彈指瞬間展露無遺,從周迅的眼中看去,太后像變了一個人,紫禁城像跳越至另一個全然陌生的時空,再隨著劇情的發展,不同於《延禧攻略》從最開始就以女主人翁「魏瓔珞」做為串起所有衝突、糾結、懸念等所有戲劇元素的唯一軸線,《如懿傳》(以前10集為例)中,這些主導著戲劇張力的元素(事件)可能是散落在不同角色身上的,乍看由於分散不集中而顯得沒那麼讓人看得屏氣凝神,然而卻時不時峰迴路轉,(例如:一夕之間激發了年輕高貴妃所有害人的潛質和鬥志的,不是如懿,而是莫名其妙被接進宮來的「琵琶彈得沒我好」的白蕊姬),所以,就看戲的「神經繃緊程度」來做比較,《如懿傳》不至於像《延禧攻略》那麼讓人隨時坐立難安,卻總有不預警冒出一個強烈地震的節奏,感受不同,卻一樣勾人。

▲霍建華飾演的乾隆被稱為史上最帥乾隆。(圖/愛奇藝提供 , 2018.08.17)

角色衝突的背景更糾結,更沉重,更複雜。

從《甄嬛傳》、《武媚娘傳奇》、《芈月傳》到《延禧攻略》,如果說「宮鬥戲」是華語影視一種獨特的「類型劇別」,幾個深入人心的經典一路演變下來,後宮女子的腥風血雨不共戴天,老早已經從原先常見的爭寵、奪嫡,有了更全面更接近現實人性的變貌。以《延禧攻略》為例,高貴妃高寧馨為鞏固母族刻意張狂,刻意保持一個不融入儕輩的警惕;嫻妃黑化,前期是為了一雪家族仕途鬱悶之恥的揚眉吐氣,後來變本加厲,是為了報父親那爾布的殺身之仇;純貴妃黑化,是苦戀傅恆不成後人格徹底崩毀的瘋狂反噬;愉妃的依附純貴妃,乃是「無間道中的無間道」,一路用心良苦,把那蘇靜好從純貴妃扳倒成蘇答應的同時,自己被逐出宮去,卻如願替永琪找到了唯一足以託付的庇蔭:令妃;順嬪沉璧從仙女化為厲鬼,原來背負著的是那樣慘絕人寰的冤屈、仇恨;宮鬥女子背後這些「不得不鬥」的心理詮釋墊高了這齣戲在創作上的藝術意涵,紮實的動機交代成立了這些「宮鬥」戲碼不再只是取悅觀眾的「狗血」,而在《如懿傳》中,這個宮鬥背景有了一個更龐大更沉重,也更逃無可逃類似「宿命」的因由,叫做:家族的使命感。烏拉那拉氏是「出皇后的氏族」,不能在我這一代斷絕,陳沖客串演出那位背負著偌大十字架的「景仁宮皇后」(就是《甄嬛傳》裡那位「臣妾做不到啊」的蔡少芬)臨終之前,字字泣血的那番話,以及鄔君梅的「鈕祜祿甄嬛」種種令人髮指的冷血行徑,全都是在「捍衛姓氏榮耀」這個詛咒面前不由分說必須去承受的命運,而這樣的「宿命情結」,成為《如懿傳》中繁多角色在人格上的同一基調:長春宮皇后,為了固守富察家的榮耀;咸福宮高貴妃,為了武裝「漢軍旗包衣」出身的缺憾;守的更嚴峻,攻的更凌厲,這些弱質女子承載著家族命運榮辱變遷的重責大任,把紫禁城做為鏖戰不休的殺伐沙場,觀眾看戲看得喝采叫好,其實深一層去領略,滿滿的都是「悲壯」的氣息。第三集一開場,毒藥竟有兩份,皇后、如懿姑姪倆都打著「自己死」的主意,是讓人全身驟起雞皮疙瘩的神轉折,卻更是點出了《如懿傳》宮鬥著眼有別於《延禧攻略》的分野,值得細細體會。

▲周迅在《如懿傳》飾演如懿。(圖/翻攝自微博,2018.08.18)

周迅,還是周迅!

是的,周迅43歲了,內地甚至有著名媒體以《周迅老了》為題,探討這樣等級的明星究竟該「勉力跟歲月抗衡?還是自然有尊嚴地老去?」的雙方辯訴,但這當然是個很吊詭的議題,試想梅蘭芳大師晚年粉墨登場,老了,身形不復往昔了,但一台《貴妃醉酒》依舊顛倒眾生,對於精湛藝業的感佩與感動,有很多案例照說應該是可以凌駕於「表相」的主觀障礙之上的。《如懿傳》以天價請來周迅,著眼的應是她在演技歷練上完整、通透的功底,以及足以貫穿這個強大角色跨幅極長的人生各篇章的面貌與神韻,觀眾(媒體)在實際年齡落差最大的一開始去挑刺兒,在所難免,但那些實在無法做為蓋棺落定依據的所謂「負評」真的沒必要放大、延長解讀,周迅的「爐火純青」不在那,周迅超越大多數女演員的「演技魅力」不在那,《如懿傳》之以周迅為演繹主人翁的不二人選,其理由也不在那。第二集後段,甄嬛拿出毒藥要她做抉擇,周迅那個反應是細膩的寫實的,而且更重要的,是符合她少女年紀該有的驚恐(在這時冒出大女主的氣場,反倒虛假了),接下來一段戲抱持著對皇上臨死訣別的覺悟,那個不捨和壓抑,細到讓人跟著心都碎了,這兩場,她的招牌「公鵝嗓」恰恰給出了活生生的「寫實」氣息,妙到毫巔,絲絲入扣,居功至偉。

汪俊導演匠心獨運的清宮劇格局。

2010年汪俊導演將直木賞名作家淺田次郎的長篇小說《蒼穹之昴》拍成連續劇,找來田中裕子演慈禧太后,以余少群這個小太監的視角刻畫出了影史僅見的慈禧太后極其細膩、幽微的心靈描寫,被公認是清宮劇裡最具獨特見地的珠玉之作,風格清奇,卻劇力萬鈞,勝在戲味、人味並重,以平凡人性呼應非凡角色,而這種種創作意念很容易可以在《如懿傳》中感受得到,開頭前三、四集,陳沖、鄔君梅的衝突戲份允為代表,其內心世界構築之厚實,其視覺呈現的深刻「感染力」,乃至節奏拿捏的絕對精準,都讓人再次見證了那個以過人才華與膽識挑戰清宮劇創作極限的,創作能量澎湃的優秀導演汪俊,旗幟鮮明地回歸了,著實令人期待。

▲《如懿傳》後宮心計也是一大看點。(圖/愛奇藝台灣站提供 , 2018.8.16)

高端規格的卡司策略。

人保戲,戲保人,《延禧攻略》因為「戲好,劇本好,人設出色」,有諸多新舊演員受惠於此,爆紅的爆紅,翻身的翻身(其實這次于正給了不少演員新的形象,秦嵐以前被定位在「綠萍」那種艷到有點膩的嬌小姐,張嘉倪永遠是那種陽光瑪莉蘇,都沒有這次大變身後的深入人心),而《如懿傳》的卡司策略卻從「不惜工本」的標準,去做相對更「安全」的事前考量:周迅的「戲」登峰造極,霍建華的「型」撐起人氣和賣相,陳沖、張豐毅的戲份不多,卻不是來打醬油的,一個擲地有聲,一個蕩氣迴腸,都是「存在感」驚人的超加分亮相。戲份多一些的鄔君梅,更意外成了首三集戲的最大看點,她的老年甄嬛不只虎虎生風,光那眼神中的殺氣,足以讓人毛骨悚然。而年輕一輩的眾嬪妃,放眼幾無庸手,董潔戲路寬廣,素來能文能武,這次原音演出「富察皇后」,溫靜、柔順中自帶氣場,甚有可觀;辛芷蕾是內地繼周冬雨、馬思純、倪妮之後冒出來的公認戲好的沒話說的厲害角色(《繡春刀2》裡的演出,讓人過目難忘,著實驚人),張鈞甯自《武媚娘傳奇》的「徐慧」一角之後,老早已是古裝劇的專業戶,不論型、戲、氣息,無不可圈可點。其他角色亮眼的不少,從太監「李玉」找的都是在偶像劇裡老早能夠獨當一面的男神黃明,即可見其一斑。

●作者:柯志遠/作家,資深媒體人,知名娛樂評論家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