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球星/戴資穎無需自我證明 「大賽」論英雄不合適

▲戴資穎。(圖/中華奧會提供)
▲戴資穎。(圖/中華奧會提供)

文/黃建霖

在經過兩盤的戰鬥後,世界球后戴資穎替我國拿到在亞運的首枚羽球金牌,不過在賽後的訪問,她的回答卻引起了兩岸熱烈的討論。有大陸記者認為小戴此次奪冠證明了她在大賽的實力,不過她本人則是覺得「就只是一場比賽,贏了就贏了,輸了就輸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陸做為羽球強國,在近年被其他國家趕上之前,許多大賽幾乎都由他們主宰,因此他們的媒體和球迷相當熱衷於討論「誰是第一人」的話題。

小戴這兩年的橫空出世,普遍被外界認為是目前的女單第一人,但有些人卻認為她的大賽成績不夠好,不僅里約奧運沒有拿牌,在今年世錦賽也遭到何冰嬌爆冷拍落,尚未證明過自己打硬仗的能力。

因此這一次戴資穎拿到亞運這一面相當具有份量的金牌,使得有些陸媒在採訪時不斷詢問她關於證明實力的話題,也讓她本人有些不開心。

按照大陸普遍的算法,會將世錦賽、奧運、亞運等大賽列為最高等級的賽事,之後是頂級超級賽,接著是超級賽。因此在他們眼裡小戴的這兩年雖然很風光,但目前還沒有拿過「大賽」冠軍,有些名實不符。

但這種算法是把網球的公式套用在羽球上,Roger Federer及Serena Williams之所以被公認為當今網壇的男女單第一人,就是因為他們的大滿貫數量領先群雄。

不過羽球賽事在職業化上不如網球,賽事的獎金、積分和制度也完全不同,因此若只用數「世界冠軍」的方式來評價一名羽球員的實力水平,並不合適。

比方說,網球大滿貫賽事比賽時間將近兩周,一名選手要拿到冠軍,必須要打7場比賽,而且都是5盤3勝制。另外好幾千萬的獎金以及2000分的積分都吸引著全世界的好手到此參賽,這也就是大滿貫有別於大師賽的原因。因在這麼長時間且強度如此高的賽事奪冠,確實是證明選手實力的一種方式。

但羽球的世錦賽,不僅在賽制上和頂超賽幾乎完全無分別,而且沒有提供獎金。另外在積分上,世錦賽冠軍能得到12000積分,但頂超賽冠軍也有11000積分,差別不能說很大。因此雖然世錦賽被官方認為是最高賽事,但要說它競爭強度高於其他比賽,似乎有些牽強。

而且細算戴資穎從成為球后開始,真正遭遇到的大賽也只有2018南京世錦賽一個,里約奧運周期時小戴還有失誤過多的問題,不算是「完全體」。而在2017年則是為了台北世大運,而放棄了挑戰世錦賽的機會,「大賽」樣本數還不多。而且戰勝小戴的何冰嬌自己也承認,那一場比賽自己是超水準發揮。

而以戴資穎這兩年狂拿14座冠軍、目前維持著世界球后的身份,並且今年一共只輸掉3場比賽來看,說她稱霸目前的女單並不為過,不能因為一場比賽的失利就抹煞其這一段時間的輝煌。

況且其它當今世界一流的女子球員,從成這兩年的成績來看,不要說能和小戴並駕齊驅的、連冠軍數量接近的都沒有。如果連戴資穎都還需要證明自己會不會打大賽,那其它女將豈不是要證明自己會不會打球了?

不過可以想見,質疑的聲音依舊會存在,小戴能做的就是像這一次亞運一樣,用勝利來為自己說話,繼續努力的打下去然後贏下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