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出蔡英文御用總統桌 一把鉋刀教台灣的事

▲花生糖鉋刀。(圖/記者許維寧攝)
▲花生糖鉋刀。(圖/記者許維寧攝)

記者許維寧/台北報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高達268座、擁有九種不同林相,海拔兩千公尺以上更為天然資源檜木群生長地,俗話說靠山吃山,台灣的天然高山資源讓日本人也為之著迷,中華產業創新競爭力協會理事長王永寧表示,與其說台灣是海洋國度,不如說台灣也是群山的國度。







2016年,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教授陳殿禮攜手國寶級製鉋匠師詹益農,結合雕刻、國畫、木作,以台灣櫸木、檜木為素材,為總統蔡英文打造一張御用「生根桌」。詹益農為此特別打造一組總統桌專用鉋刀,將鉋刀從實用性機能升格為象徵性。



出乎外界意料,總統級辦公桌並非國外精品,靠得還是已經日漸淡出生活的鉋刀,一刀一鑿打磨,沒有國際品牌光環加持,但有著職人靈魂。



詹益農16歲當上製鉋師傅,過去學徒要出師得花上三年四個月學習。他說這行太辛苦,手掌推磨刀具要不斷使力,做久了難免有職業傷害。在老師傅的眼光中,現代年輕人很聰明,但社會發達、誘惑也變多,以前收過學徒,但學了一兩招就跑走,對要長久鑽研一項技藝多半沒有耐心。75歲,雙手滄桑布滿厚繭,現在的學徒不會再有這雙手。



「福鉋」特展將於今年10月前進華府雙橡園,策展人陳殿禮表示,鉋刀是全世界木藝愛好者的共通語言,過去民間生活中鉋刀無所不在,從刨製洗衣板再到打磨、製作窗櫺都由專門鉋刀包辦,鉋刀近年則在技術轉變下逐漸退居幕後,但陳殿禮看鉋刀文化,倒像是生活裡的無名英雄。



福鉋特展將於今年十月前進美國華府雙橡園,行前記者會上特別展示出1:5等比縮小的總統桌。(圖/記者許維寧攝)
▲福鉋特展《幸福共好・福鉋台灣》將於今年10月前進美國華府雙橡園,行前記者會上特別展示出1:5等比縮小的總統桌。(圖/記者許維寧攝)




工業化社會中產品多由生產線快速生產,講求效率、規格、整齊劃一,以前人說慢工出細活,在當代社會中「慢工」多半被解讀為效率低落,速度不夠快先輸人,於是現代人用機器做柴魚片、買超商速成產品,用鉋刀慢慢做洗衣板與木桶也許已經不符合經濟效益。



若要問當代繼續使用鉋刀的意義何在,陳殿禮表示,使用鉋刀的意義是希望能喚起國人的記憶:「這是skill(技藝),也是memory(記憶)。」



記憶除了是對文化的傳承,也在於工業化後所有機械設備的發展都是源於手工器具,「要創新必須保有傳統文化跟記憶,世界各國發展工業都是以文化為基底,特別是將文化當作品牌這件事,沒有文化很難成就品牌。」



近年市場上吹起了一股對往事器物的懷念,「文化商品」異軍突起、手工文化逐漸流行,正是所謂的復古的事物最新潮,除了表彰品味和生活體驗,也變成對工業生產模式的反思。民眾欣賞手工品帶來的藝術性與優勢,每次產出的商品都有些許不同,手工品稀有且獨特,說得抽象點,在於商品看得見創作者的靈魂,也就是職人精神與匠魂。



總統卓專用鉋刀與總統桌玉山前飾板。(圖/記者許維寧攝)
▲總統桌專用鉋刀與總統桌玉山前飾板。(圖/記者許維寧攝)




或許總統桌採用純手工製並不奇怪,一張出自老師傅和專業工匠之手的桌子相較於過度包裝、過度行銷的商品顯然多了一點況味,其背後的思維在於如果消費者認同商品的文化內涵,自然也會付出較高的成本取得,於是日本有著高端職人魂「秋山木工」,少少的34人株式會社營業額卻高達十億,從宮內廳到國會議事堂都是他的客戶。



先有文化爾後有國際品牌,日本一直作為台灣在產業、文化發展上的理型,背後的思維則是「在地全球化」,在全球化與工業化社會中把持住自己的根。王永寧表示,日本人比台灣人更早意識到手藝的重要,品牌的根本是文化,文化則見於單純的勞作中,「日本人不抗拒手藝,而是在這個資本社會中讓手藝安撫心靈。」



過去,戰後的台灣從貧窮中逐漸往上爬,經歷製造業、加工業再到科技業,台灣人篳路藍縷拚出經濟奇蹟,生活富足後卻開始出現經濟之外的困境,「台灣人有一段時間重視的是經濟、重視成果,當大家所得超過兩萬美金,我們發現生活充足了,但精神變得很空虛。」



用王永寧的說法是精神「感冒」了,「競爭力是經濟問題,但我們想談論的是精神,我們精神的競爭力很脆弱,在於找不到一條給自己的路。」於是有人遁入篆刻、編織、茶道,透過購買或自己動手做,在其中尋找治癒精神感冒的良藥,用近年市場上最常見的語彙便是「療癒系」、「這很療癒啊」。



策展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教授陳殿禮表示,現代人難得看見鉋刀,最常看見的地方大概是夜市裡刨花生糖的小販。(圖/記者許維寧攝)
▲策展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教授陳殿禮表示,現代人難得看見鉋刀,最常看見的地方大概是夜市裡刨花生糖的小販。(圖/記者許維寧攝)




王永寧說,現代人容易暴躁、精神壓力過大,壓力源自於金錢,台灣人想賺錢卻又發現錢不是真理。學校開設木工教室後,報名者多為中產階級和公司主管,工作壓力大就靠學木藝舒壓,傳統手工藝技術除了創造產值,也逐漸變成療癒系勞作。



現代人返璞歸真,但傳統勞作的實踐竟然是源自於社會上的工作壓力,恐怕會讓老師傅哭笑不得,但王永寧說,也許療癒只是初步,但若能藉此將勞作融入生活,對技藝而言便能直接開啟延續跟傳承的可能,「融入、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日本的茶道,把技藝與勞作提升到生活的層次,進而昇華成藝術。」當它不再是門獨立技藝而是融入生活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從內轉變,才能真正改變生命。



總統桌鉋刀。(圖/記者許維寧攝)
▲總統桌鉋刀。(圖/記者許維寧攝)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