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社會對技職偏見 他棄工程師高薪創非營利組織

▲黃偉翔創辦非營利組織Skill for U,帶領技職國手赴偏鄉,以技能幫校園做建設。(圖/Skill for U)
▲黃偉翔創辦非營利組織Skill for U,帶領技職國手赴偏鄉,以技能幫校園做建設。(圖/Skill for U)

記者許維寧/台北報導

「每個家庭都一樣,年夜飯會隨著學歷變得好吃或不好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海山高工到台科大、再到台大研究所,黃偉翔創辦平台「技職3.0」,寫技職人的甘苦與處境,他促成「兵役法」修正三讀通過,技職國手能比照體育國手服12天補充兵役。現在的黃偉翔是行政院青年諮詢會委員,身兼獨立記者與非營利組織Skill for U執行長。

但當年黃偉翔考進職校體系跟每個被比較的孩子一樣,逢年過節,總有被長輩釘在椅子上問東問西的時刻,背負的學歷標籤不同,在家族中受重視的程度也不一樣。

「我就是高職嘛,他是台中一中。長輩會說,『偉翔,你以後就工作賺錢嘛。』但對分數比較高的兄弟姐妹,他會問以後想做什麼大事。」期待不高不明講,但長輩的眼神跟語調,早就讓年夜飯變了滋味。

黃偉翔父親是工人,母親是作業員,早年家裡為了生計沒辦法花太多心思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不怪他們,那時候他們上班很忙,我那個年紀只能隨便選。」

過去社會中堅是以「士大夫」為首,才有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當代社會沒有名義上的士大夫,卻有了另外的變體「升學主義」。而進入技職,身在以「士」為首的社會體系中,在面對主流價值的眼光前,往往自己就先產生質疑,黃偉翔將印有「高工」字樣的書包反背,或是乾脆拿筆塗成「高中」,「現在回想,是希望那時候的自己不被看到,我們認為那個標籤比較矮人一截。」

當年為了在外界眼光中搏出頭,黃偉翔考上技職第一志願台科大機械工程系,在技職人眼中可謂平步青雲的開始,學歷也被補習班相中邀他當升學班導師。在升學上,技職生跟高中生可謂背負相同命運,為了考上理想學校都要去南陽街「坐牢」。實作為主的技職沾染上文憑思維,父母希望子女考上國立科大,即便家境清苦,靠分期付款也要硬送來補習班。

「學生想參加技能比賽或把時間花在非升學考試上,家人卻期望他來補習。」家人在社會上吃苦,認為幫助孩子唯一的方式就是考上好大學,只是兩者目標不一致,折衷之下落得兩頭皆輸,「學生仍然只考上後段班科大,原本在做的技能也半途而廢。」

「家長認為他在幫助小孩,但小孩不這麼覺得。考試成績不好,又因為拚升學連原本堅持的事都放棄了,只背了學貸,這是弱勢學生、私立學校的圖像。」每到放榜期,高職校門口還是貼滿有幾人上國立科大的紅榜,而非公布就業率。

黃偉翔創辦平台技職3.0和非營利組織Skill for U,旨在破除外界對技職生的偏見。(圖/記者許維寧攝) ▲黃偉翔創辦平台技職3.0和非營利組織Skill for U,旨在破除外界對技職生的偏見。(圖/記者許維寧攝)

黃偉翔笑說,他當年也算是體制內的「幫凶」,脫離了環境才漸漸思考技職生的處境為何如此艱難,又該如何扭轉外界對技職的刻板印象。直到考上台大機械所,跨修新聞所課程,他花了一學期研究報章雜誌的寫法,了解到媒體在建構讀者價值觀時尤其重要,「社會對技職的認知、技職人對自己的認知,是由媒體在建構人們價值觀。」

要衝撞體制、挪移外界價值觀談何容易,一個人力量微薄又要發揮影響力,黃偉翔以自媒體作為傳遞想法的管道,像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目的是為了「重新建構」社會對技職的想像。

「我不想單純告訴人家技職好棒。」

當年技職國手陳逸家擁有國際級室內配線技術,拿下國內金牌後保送台科大,卻因為學科能力不足,以二一退學的方式黯然退場,文憑只有高職畢業,求職處處碰壁,再好的技能也無用武之地。只說好的一面就像粉飾太平,技職生處境談不上好,去年總統蔡英文曾表示技職教育是主流教育,許諾會持續強化技職、銜接國內產業轉型,但輿論仍聚焦在大學高等教育。

「技職不被關注,在討論政策法規時,討論場域中也只是社會輿論跟權力結構的縮影。當一個技職國手都沒人關注,在討論政策法規時,社會也不會意識到技職的發展與政策。」

若想拉技職一把,喚起社會對技能的價值,才是治本之道,黃偉翔說,台灣人對技能的定義仍處在修繕與賺錢的手段,學技能是為了賺錢,人力資源政策也停留在能賺多少錢,技職生只是產業經濟的附庸,「社會跟高職生說畢業就去賺錢,將知識工具化只是用錢衡量一個人的價值,雖然賺錢很重要,但人不能只有錢。」

不諱言台灣人對技能的印象非常刻板,而先前聯合國就曾提出永續發展目標,期望技能的價值在於解決社會問題與社會創新再造,技能除了賺錢,應該與社會發展產生共鳴,「技職如果是以海事為主,可以幫忙國內處理海洋相關議題;如果是科大可以推文創,也可以做社區文化再造。」技能意義在於和社會連結,當有了連結,社會看待技能就不再只是賺錢。

「現在國外做裝置藝術也不會只有外型漂亮,而是本身可以帶有一些意涵,也許映照勞權或婦權,技能的展現可以有社會意涵存在。」

去年底,黃偉翔成立非營利組織Skill for U,和八位技職國手、新北市教育局合作,結合新北市四所高職、六個科系,納入專題實作課程,Skill for U團隊選擇位於「不山不市」、補助政策最容易遺漏的地區學校,透過木工、彩繪、配置設計等方式重新改造校園,「其實不一定要改造校園,技職有十五個群,師生可透過技能做各種和社會議題相關的事,能跟社會目的連結,能量就會變大。」

黃偉翔是外界出名的工作狂,常常忙到停不下來。(圖/記者許維寧攝) ▲黃偉翔是外界眼中出名的工作狂人,常常忙到停不下來。(圖/記者許維寧攝)

一個人要建置網站又要做非營利組織,黃偉翔一人包辦寫作、攝影、網站維護,他為技職上山下海,問他最重要的資金怎麼來?他說自己還要下去募款,「外面的人看我就是傻子啊,但要餓死沒這麼容易。」

畢業於台大機械所,黃偉翔說家人終究期望他當工程師,和家人期望不符,一開始只好先斬後奏忤逆著做,直到做了一兩年有點成效才學習跟家人溝通,「我媽也說,本來當工程師這下竟然要跑去跟人募款弄非營利組織,每個月好幾萬,現在是弄到沒薪水。」

黃偉翔說,創辦網站幾十萬倒是沒燒過,但除了錢之外,更多時候是在於自己創網站跑報導有實無名,「沒牌子拿出來別人怎麼認識你,內心最難突破的其實是自己、怎麼跟人介紹自己,當我真的遇到,才發現原來這是這麼難的事情,對方以為你是來鬧事還是詐騙。」

當年坐在台大的教室裡,教授告訴學生拿一支筆就可以改變這個社會,這是新聞工作者的社會使命,直到自己出來闖才發現社會運作一點都不「學院」,各種現實壓力交雜,黃偉翔幽幽地說,「現實真的很難。」鳥事碰得太多,他被罵被欺負、中間想過放棄,但他始終相信透過小小的發聲平台,偌大的社會跟困境都有轉變的契機。

在外吃閉門羹,回到家又要面對家裡,問他何者壓力大?他不假思索,認為還是家裡那關比較難過,「如果經濟獨立家裡根本不鳥你,但只要家裡的一句話就會讓你內心很受傷。」丟下高薪工程師不幹,改由靠人捐款才能營業下去,當年他被長輩釘在椅背上問東問西,現在是家人也要被親戚「關切」兒子近況,「要讓他們安心、看到職涯,你能養活自己,他們(家人)才能去跟人家講嘛。」

技職3.0平台如今已走過四年,從自己貼錢建網站到有穩定的收入,他說,能養活自己外,近期總算還能給家裡一些錢,「重要的在於家人怎麼看你,另一個則是你怎麼看待自己,如果真的促成改變,理解到自己的重要性,內心才會越來越堅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