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瑪星貿易商大樓修復 揭開高雄港風華絕代面紗

▲ (圖/新頭殼)
▲ (圖/新頭殼)

新頭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頭殼newtalk

高雄市哈瑪星金融第一街改造計畫「貿易商大樓」今(18)天修復啟用,未來與隔鄰的舊三和銀行、山形屋修繕完工後串聯,西接哈瑪星街區,東銜鐵道文化園區、駁二藝術特區、棧二庫等,不僅再現風華歷史塲域,且是高雄港區新地標。 

高雄市副市長史哲說,有故事的建築才有歷史的溫度,有故事的城市才有發展的基礎。他說,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透過瞭解過去、認清自我,才能有自信的邁向未來。這項修復啟用,是指標性歷史場域重現,更進一步將不同歷史現場的場址、街區串連起來,將使土地和人民的記憶,得到更進一步地連結和發揚。 

「貿易商大樓」歷經1年多修復工程,保留了原始建築樣貌,包括外牆洗石子、室內磨石子地坪、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鋼筋混凝土樓板、木造門窗、屋頂西式木屋架構造等,都亟具特色。現在的夜間照明也經過設計,襯托出文化溫度與懷舊韻味。 

文化局在大樓內佈展,包括「璀璨身世」、「城市鈔寫」、「觀.星百年哈瑪星巨幅影像展」和「共聚基地」,透過歷史描述、老照片、模型、影像等展示,讓更多民眾認識金融第一街的光榮歷程。 

「貿易商大樓」位處日治時期高雄港火車站「舊打狗驛」前街道的關鍵區位,是當時哈瑪星區內最高的建築。產權人代表、高雄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高國倫形容修復後貿易商大樓彷如風華絕代的貴婦,揭開面紗風華再現。 

高國倫指出,公會1963年買下這棟大樓,由時任總幹事的王宗岳親題命名為「貿易商大樓」,竣工碑仍保留在樓下。2014年9月因閒置打算處分,因文化局暫定古蹟而打住,公會內部雖有不同聲音,最終獲得理監事聯席會議同意,保留建物交由文化局承租活化,為哈瑪星歷史軌跡及公會發展留下重要的見證建物。 

「舊打狗驛」因為有縱貫鐵路及高雄港運輸貿易,所有進出口物資都從高雄港上岸,金融、貿易和進出口商都在哈瑪星立基,商貿繁榮,舊三和銀行、山形屋、原高雄州警察署、高雄郵便局,整個街廓有「高雄金融第一街」美稱,是高雄重要歷史場域。 

高雄市政府2016年提出以哈瑪星為主軸的「興濱計畫」,獲得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的經費補助,其中「活化再造金融第一街─哈瑪星貿易商大樓、舊三和銀行」的歷史風貌,是重要執行項目之一。 

 《哈瑪星貿易商大樓小檔案》 

貿易商大樓原址前身為「春田館」,為日治時期高雄驛站前最早設立的高級大旅館,客房多達23間,環境優雅、便利,是官員、業界和學人出差時下榻之處。 

戰後,春田館所在地由商人黃商添新建起4層樓高的建築物,成為當時哈瑪星最高的樓房,先作為收容1949年後國民政府撤退來臺的難民收容所、處理物資輸運作業,披上了軍事要地神秘面紗。1963年高雄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買下,時任總幹事王宗岳正式親題命名為「貿易商大樓」。3樓作公會會館,4樓為禮堂及接待貴賓使用,1、2樓空間出租給華僑商業銀行。 

1978年公會因會員數增加遷離貿易商大樓,閒置多年後,1993年轉租予經營中藥材進口批發的源廣貿易有限公司至2014年止。 

2014年貿易商大樓面臨拆除危機,文化局與公會積極溝通,商議留屋不拆、活化,經多次協商,雙方終達成共識,由文化局採租賃營運方式保存建物並加以活化,租期20年,兼顧開發利用與文化資產保留,創造公私協力合作之典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