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廣場》林尚儀/寶業里滯洪池到底有沒有效?

▲愛河沿線的滯洪池除防範水患,也提供社區居民優質的休憩空間。圖為寶業里滯洪池(圖/作者提供)
▲愛河沿線的滯洪池除防範水患,也提供社區居民優質的休憩空間。圖為寶業里滯洪池(圖/作者提供)

文/林尚儀

「防洪治水」為相當複雜且充滿變數的「系統性工程」,涉及上、中、下游整合治理。舉例來說,降雨後地面逕流會經由道路側溝,集水井、連通管等設施,匯入雨水下水道箱涵,再排入區域排水、河川,進而流到外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滯洪池是為了減輕水道排水的負荷,將部分流量引出,在中游適當地點暫時停滯貯留,並在水位下降的時候排放回原水道,藉以降低或延遲下游水道的流量高峰,故平時必須騰空或維持低水位,並可作為生態公園等多功能利用。而滯洪池要能持續發揮滯洪功能,必須符合兩個條件:1.降雨強度在設計範圍內2.有適當時機將水排空,放流回原水道。也就是說,當某一場降雨已填滿滯洪池時,需要一段時間退水去騰空,以應付下一場暴雨發生。萬一前次降雨已造成滯洪池滿水位,尚未排出時又連續有降雨產生,則此時滯洪池即無法再有滯洪的功能。

寶業里滯洪池為典型市區滯洪池,主要為解決過去文衡路周邊集水區水量,超出下游義華路箱涵排水能力,造成澄清路與義華路一帶積淹水的問題。將文衡路排水的高峰水量,暫時引入滯洪池,以減緩下游排水的壓力,設計最大滯洪量可達10萬噸。然而本次8月28日的豪雨,降雨強度已超過市區排水設計強度,早上6點左右,滯洪池收納水量快速達到最高水位,無法再滯洪,此時降雨仍持續,下游義華路箱涵無法負荷,才造成澄清路短暫積淹水,但就效能來說,寶業里滯洪池仍是延遲了淹水發生的時間,並有助於排水系統盡速消化路面的積水,有達到「淹得更慢、退的更快」的效用。

該滯洪池未建造完成前,每逢大雨發生,澄清路、義華路及濱山街一帶經常積淹水。完工後近幾年,的確發揮滯洪功能,不但免除了鄰近住宅的水患,且被建商標榜為親水公園,周邊的地價也因此上揚。在降雨強度未超過設計範圍的前提下,該滯洪池功能頗為顯著,成效仍不可置疑。

●作者:林尚儀/高雄市水利技師公會前理事長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