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文化資產文物普查 完成公告七件古物指定保存

▲新港奉天宮五媽金身坐像面容慈祥恬靜展現妝佛工藝,獲嘉義縣文化資產指定古物保存。(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新港奉天宮五媽金身坐像面容慈祥恬靜展現妝佛工藝,獲嘉義縣文化資產指定古物保存。(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記者任禮清 / 嘉義縣報導

嘉義縣政府於106年起啟動的文化資產文物普查,經召開古物類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及實勘討論決議通過,10月3日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完成公告包括新港奉天宮五媽金身坐像等七件古物,指定為嘉義縣一般古物,嚴選過程可說是通過層層考驗的經典之作,而嘉義縣文化觀光局也特地在臉書粉絲專頁上,透過簡淺易懂的文字介紹古物的價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表示為落實文化資產保存,啟動之初以新港鄉及水上苦竹寺為文物全面普查起點,普查成果先列冊追蹤,再從中選擇文化資產價值明確者,提送審議會審議,縣府於107年8月20日召開古物類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經由實勘討論決議通過,「新港奉天宮五媽金身坐像」、「水上苦竹寺葉王獅首缽式平底爐」、「葉王獅首缽式三足爐」、「葉王狻狔金爐」、「笨港長天宮祺祥款匾」、「笨港水仙宮綬帶耳雲龍紋方形石爐」以及「朴子配天宮三十六官將大北旗」等七件,指定為嘉義縣一般古物,並於10月3日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完成公告。

嘉義縣文化資產指定古物 ▲「笨港長天宮祺祥款匾」展現清朝末年素面匾的工藝,獲嘉義縣文化資產指定古物保存。(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縣文觀局表示,這次指定的七件古物,各具特色,而古物的價值在於以物件承載歷史、美學、教育與生活的點滴,未來縣府除持續進行鄉鎮文物普查,以發掘更多的在地文化外,也將針對本次指定的古物進行更詳細的調查研究或修復作業,讓古物的DNA更加清晰。

在完成公告的文化資產古物中,素有太平媽之稱的新港奉天宮五媽金身坐像,面容慈祥恬靜,金身以白土底披土,展現漳州派的妝佛工藝,日治39年(西元1906年)梅山大地震神像受損,便以閩南派妝佛工藝修補,從金身頭部以下漆線清楚可見;此外五媽金身日治時期即有文獻記載,於大正6年(西元1917年)參與「臺中媽祖臨時大祭」(俗稱七媽會),反映了地方信仰及生活文化特色。

「笨港長天宮祺祥款匾」則是名聞臺灣史學界,雖然此匾造形簡單,但卻反映清朝末年素面匾的工藝,更特別的就是匾面上的「祺祥元年壬戌置」七字。祺祥元年意指,1861年清咸豐皇帝駕崩後,太子載淳在肅順為首的八大臣輔佐下登基,並發命將隔年改元祺祥,不久慈安和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等人發動「辛酉政變」,從此之後兩宮垂簾聽政,也因此下詔隔年改元同治,祺祥年號快閃,確在臺灣留下少見的清國歷史見證物。

嘉義縣文化資產指定古物 ▲「笨港水仙宮綬帶耳雲龍紋方形石爐」完美呈現石雕工藝,獲嘉義縣文化資產指定古物保存。(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而同樣在新港的「笨港水仙宮綬帶耳雲龍紋方形石爐」,則是完美呈現石雕工藝。石爐左右有1對綬帶耳,正面有1掌印雲龍,栩栩如生,底部有蠄虎吞腳,背面則有浮雕的「卍」字連紋,以青斗石如此堅硬的材質,還能呈現流動、生動感,實屬不易。

而普查重點的水上苦竹寺二件香爐及狻狔爐頂,在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曾永寬教授團隊歷經文獻考究、獅首的風格比對及科學檢測,證實為葉王作品,更令人訝異的是材質為漆陶而非交趾陶,香爐具有如花崗岩般的質感及色澤,罕見又特別。文觀局表示,未來將深入研究漆陶表面製作的方法,做為提報重要古物甚至國寶的資料。

而朴子配天宮三十六官將大北旗,是大正九年時期,朴子獸肉商會為敬獻配天宮繞境活動而製,不僅繡工精細,還以三十六官將為主題入旗,見證日治時期朴子經濟發展的熱絡,也呼應獸肉商以上帝公為主祀的傳統意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