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城新賞 京都影展打造城市嘉年華

中央社 國際 / NOWnews
中央社 國際 / NOWnews

中央社

京都新映像1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央社記者黃鈺嵐京都27日電)每年10月登場的京都國際電影節今年迎向第5個年頭,與其他國際影展相較,既年輕也更多元,以電影為本卻不以電影為界,透過新創延續傳統特點,更為這座歷史古都注入新氣息。

影展不免讓人想到一部又一部新電影、一個個大獎花落誰家,還有紅毯上的華服爭豔,但在滿載日本傳統文化的京都,西元2014年誕生了不那麼傳統的京都影展。

多數人知道京都是文化古都,到京都可穿和服、走石坂小路、體驗茶道、認識花道、欣賞歌舞伎、探訪舞妓及藝妓等,但很多人不太知道京都是日本電影發源地、「日本電影之父」牧野省三正出身京都。

「正因為很多人不知道所以才更要做」,吉本興業台北分社長孫莉萍表示,在逐漸被淡忘的歷史源頭,更應做些什麼以傳承這份記憶。

每屆影展都有各式主題單元,必然包含日本老電影部分,如黑白默片、時代劇電影等。孫莉萍說,像這樣每次拋出一點點舊的,搭配其他一些新的,新舊間讓參與者體認京都作為日本電影起源的歷史,又不流於陳腐。

除表彰日本電影界優異人士等少數獎項,京都影展取消一般影展常見的參展片競賽單元,「有了競爭、比賽,那第一名就只會有一個」,孫莉萍說,這場電影節期待更多人參與,「只要你來,我們就歡迎」。

同中求異,又不全然拋下過去,在國際影展林立的現代、以傳統工藝聞名的古都該如何喚起人們注意這個新生影展,孫莉萍表示,吉本興業突顯出京都影展差異性,讓一切「源於電影,但不限於電影」。

影展延續「牧野省三賞」傳統,增添「三船敏郎賞」新意,每年固定表揚電影界技術人員及演員,保留一般影展常見元素,又獨樹一格加入藝術展演及高互動性活動企劃,打破界線,不只藝人、專業人員參與,更歡迎民眾融入其中,讓影展更「親民」。

電影和藝術展演、工作坊擺在一起通稱影展似乎有點「跳tone」且紛雜,但孫莉萍說,京都國際電影節是巨型藝術作品,期待帶給人們不同視覺感官衝擊,也讓初生之犢的京都影展在國際間留下印象,撐起京都影展未來存續可能性。

「更像是一場嘉年華」,孫莉萍形容京都國際電影節其實是個平台,讓人們不只隔著紅毯或在座位上與明星、銀幕遙遙相望,反而是透過影展有交流互動、各展才華。

電影節核心是「人」,電影需觀眾、工藝須有人傳承、活動要有人們參與;吉本興業本業是「娛樂」,經營讓人充滿歡樂的事業至今超過百年,兩者結合應運而生的就是高互動性電影節。

京都影展2014年創立之初動員規模約4萬人,第2年起衝上5倍人數,至今每年都穩定維持超過20萬人以上表現,參展場館持續擴增,從市中心逐漸對外拓展,期待遍及京都各個角落。

在持續成長努力邁向京都影展第10個、15個、20個年頭時,孫莉萍提及影展最大願景。她說,吉本興業社長大崎洋總耳提面命一字,「笑」。

孫莉萍說,這看似簡單卻有難度,吉本興業希望每個參與京都影展的人都發自內心感到喜悅,「這就是我們想方設法要傳達給大家的事」,期待每年都能開心相聚,一起了解京都過去、見證京都未來。(編輯:唐聲揚)1071027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