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城隍廟 記錄快被遺忘的台灣省城

▲ (圖/保庇)
▲ (圖/保庇)

保庇

在台中市南區有一間城隍廟,現在稱之為「台中市城隍廟」,但這間廟歷史悠久,且是因為清朝時「台灣省城」的建立跟著官方建立的城隍廟,這段歷史已經很少被提起,今天就藉著這間廟,讓大家認識這段歷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省城,是清朝時期「省」這個行政單位的行政、文化與經濟中心,是一個省的首府,一個省的巡撫衙門大多設置於省城。

台中市城隍廟。(圖/WIKI圖庫,Outlookxp攝)
台中市城隍廟。(圖/WIKI圖庫,Outlookxp攝)


台灣省城的建立源於清朝時台灣的首任巡撫劉銘傳。他的事蹟不必多說,在歷史課本中都會讀到,他同時也是台灣建省之後的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在台灣巡撫任內選定「橋仔頭」作為台灣省城,就位於現在台中市中心,有一說是省城設於中部可以兼顧南北,劉銘傳因而選此地為台灣省城。

台灣省城的建造工程由台灣府台灣縣知縣黃承乙監造,當地仕紳吳鸞旂為總理,工人大多以兵勇為主。建築工程從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八月開始,然而省城尚未築完,在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二月就停工,隨後接任台灣巡撫的邵友濂更將省城遷到台北,所以一直到1895年乙未割台後,這座城一直處於未完工的狀態。

然而在黃承乙1889年開始建造省城時,在同一年也跟著興建城隍廟,就是現在的「台中市城隍廟」,由此可知,這間城隍廟當初是以「省城隍廟」的規格所興建,可惜抵不過大局勢,沒有成為「省城隍廟」。

日治時期,日本總督府因想建立軍營而拆毀了這間城隍廟,但後來將廟地改建為台中製糖所。到了日治大正八年(1919年),當年省城興建工程的總理吳鸞旂先生發起重建,但因經費問題,直到日治大正十三年(1924年)才將城隍爺請入新廟之中。新廟與被拆毀的舊廟差距約兩公里。

台中城隍爺的封號是「威靈公」,聖誕日為農曆六月十五,據說其由來是清朝時台中地區第一位知縣在六月十五這天接篆視事(就職並開始辦公),因而選這天作為台中城隍爺的聖誕。

走過路過別錯過,快來請神明保庇一下:https://bobee.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