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首富村 「北大荒」最美麗的蛻變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興十四村,收入比城市高,有車又有房,見證了改革開放四十年,「北大荒」最美麗的蛻變。 (圖 / 記者吳文勝攝)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興十四村,收入比城市高,有車又有房,見證了改革開放四十年,「北大荒」最美麗的蛻變。 (圖 / 記者吳文勝攝)

記者吳文勝 / 黑龍江報導

沒到過黑龍江的人,對她的印象和認識,大概就是書本裡頭的「北大荒」或「黑土地」了。事實上,「北大荒」一詞是形容黑龍江北部的一大片土地,因為冬天異常寒冷,耕作期短,所以一直是人口稀少的地區,早年過度荒蕪而被稱為「北大荒」。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9月中曾到黑龍江考察的習近平,看到了當地農場透過衛星定位、雲計算技術等,對萬畝農田實現智能化管理,表示說北大荒建設到這一步真不容易,他還形容當年這裡是「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北大荒」已不是當年的「北大荒」,在「北大荒」的土地上,甚至還出現了北大「冨」,黑土地上的首富村,人人溫飽致冨、生活幸福。

到黑龍江考察的習近平,讚嘆昔日的「北大荒」,已產生翻天的變化,人人已可過上富足生活。 (圖 / 新華社) 到黑龍江考察的習近平,讚嘆昔日的「北大荒」,已產生翻天的變化,人人已可過上富足生活。 (圖 / 新華社)

這個荒原崛起的「首富村」,是齊齊哈爾市甘南縣的興十四村,千百年來一直杳無人煙。直到1956年,由山東臨沂地區的移民「闖關東」入荒開墾,才開始產生巨變。

「60多年前這裡是一片荒土,山東來的村民響應了黨中央的號召,前來開墾北大荒,移民建村的時候,縣政府用馬車裝了一車的木樁,以木樁來定序村址,以「興」字來期望興旺發達,從興一開始排號,我們是第14個木樁,所以這就是興十四村的由來」。興十四村村史展覽館館長陳利艷回憶當年的建村經過,這個位於大興安嶺腳下的興十四村,在墾荒初期「房無一間、地無一壟、樹無一棵」是有名的「三無村」;也是「生産靠貸款、吃糧靠返銷、生活靠救濟」的「三靠村」。

▲齊齊哈爾市甘南縣的興十四村,是有名的「三無村」和「三靠村」,60年前一窮二白,全靠村民胼手胝足一步一步硬撐起來。 (圖 / 記者吳文勝攝) ▲齊齊哈爾市甘南縣的興十四村,是有名的「三無村」和「三靠村」,60年前一窮二白,全靠村民胼手胝足一步一步硬撐起來。 (圖 / 記者吳文勝攝)

1972年,這個「三無村」和「三靠村」,在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付華廷的手上開始谷底翻身,受過窮、挨過凍的他向父老鄉親們莊嚴的承諾「不讓一戶受窮!」於是他發動全村青壯勞力,植樹種林、興修水利,並搞農業機械化和現代,一步步翻轉村民的命運。經歷過生產隊、集體種地、包產到戶的農戶們表示「現在的生活跟以前能比嗎?現在好極了,我們太幸福了,這是天堂生活啊!」「咱們興十四人,沒有出去打工的,在本村收入都不低,10來萬(人民幣)不是問題,薪資水平已經跟城市差不多了。」「現在家家都有房住啦,別墅區裡的住戶,都是5、60坪左右,冬天還供暖,多好啊!」

▲命運翻轉的興十四村,現在人人有房住,還都住上這樣獨棟的庭院別墅,村民們直呼「我們太幸福了,這是天堂生活啊!」 (圖 / 記者吳文勝攝) ▲命運翻轉的興十四村,現在人人有房住,還都住上這樣獨棟的庭院別墅,村民們直呼「我們太幸福了,這是天堂生活啊!」 (圖 / 記者吳文勝攝)

▲興十四村村民的住所,家家戶戶住別墅。 (圖 / 記者吳文勝攝) ▲興十四村村民的住所,家家戶戶住別墅。 (圖 / 記者吳文勝攝)

▲興十四村的村民,收入比城市高,有車又有房,臉上幸福藏不住。 (圖 / 記者吳文勝攝) ▲興十四村的村民,收入比城市高,有車又有房,臉上幸福藏不住。 (圖 / 記者吳文勝攝)

興十四村的改變奇蹟,被譽為是「龍江第一村」,從當年的一窮二白,到現在全村組建富華集團,形成了包括生物工程、精細化工、畜禽飼料、觀光農業、棚室經濟的村建產業體系,不但實現了自身的富裕,還吸引了大批外來就業人口。2017年,興十四村總資產達到了23.5億元(人民幣),人均收入達到了7.65萬元(人民幣),為全縣人均收入一萬多的七倍,成了名副其實黑土地上的「首富村」,而村民們的幸福容顏,更是改革開放四十年,「北大荒」最美麗的蛻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