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家本國銀行壓力測試結果出爐 輕微及嚴重情境全數過關

▲ 金管會公布36家本國銀行壓力測試結果,均高於法定最低標準。(圖/NOWnews資料照)
▲ 金管會公布36家本國銀行壓力測試結果,均高於法定最低標準。(圖/NOWnews資料照)

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

金管會今(13)日公布36家本國銀行壓力測試結果,不論在輕微情境、嚴重情境下,本國銀行1年期、2年期壓力測試全數過關,均高於法定最低標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於近期國際經濟及金融情勢劇烈變化,為了解本國銀行在全球經濟景氣及金融環境發生變動時的風險承擔能力,以及對資本適足性影響,金管會針對國內36家本國銀行整體部位壓力測試,並參考主要國家辦理壓力測試的方法論,除過去壓力測試採用的1年期情境外,並首次採用2年期壓力測試情境,以提升本國銀行辦理壓力測試方法論的嚴謹度。

金管會說明,這次測試情境區分為輕微情境與嚴重情境,各項情境主要包括總體壓力情境,即我國、美國、歐元區、中國大陸及日本經濟成長率下滑、國內失業率上升與房價下跌等所導致信用風險增加,還有市場價格債券、股票、外匯及商品市場波動加劇等可能增加損失的情境,以及存放款利差縮減和手續費收入減少等對盈餘的影響,計算銀行在該等壓力情境下資本適足比率與槓桿比率的變動情形。

金管會表示,依據36家本國銀行的壓力測試結果,以2017年底為基準日,在輕微情境下,本國銀行第一年的平均普通股權益比率、第一類資本比率、資本適足率及槓桿比率分別為10.67%、11.27%、13.61%及6.17%;第二年分別為10.90%、11.51%、13.79%及6.29%;在嚴重情境下,第一年分別為9.72%、10.33%、12.63%及5.65%,第二年分別為9.32%、9.93%、12.19%及5.43%,均高於法定最低標準,顯示本國銀行在全球經濟景氣及金融環境發生變動時,仍具穩健的風險承擔能力及資本適足性。

金管會說,壓力測試的目的在評估銀行於不利情境下的風險承擔能力,這次壓力測試是首次以2年期的壓力測試情境,並以更嚴峻之壓力情境進行設算,主要目的是希望提升本國銀行辦理壓力測試方法論的嚴謹度,但壓力測試所設定的情境均以測試為目的,不代表對未來經濟情勢的預期。

金管會也強調,將持續注意本國銀行整體暴險的風險控管,並重申期望銀行業者晴天儲糧,持續強化資本,以做為拓展業務及因應環境變化的基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