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同志教育/國民教育是否該實施性別平等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的同志教育恐因公投結果遭廢除,但律師呂秋遠表示,傳達平權教育、維護同志權益,其實還有其他做法。(圖/記者陳明安攝,2017.10.28)
▲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的同志教育恐因公投結果遭廢除,但律師呂秋遠表示,傳達平權教育、維護同志權益,其實還有其他做法。(圖/記者陳明安攝,2017.10.28)

記者許維寧 / 台北報導

本次公投第十五條題目為:「您是否同意以《性別平等教育法》明定在國民教育各階段內實施性別平等教育,且內容應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課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該公投要求將性別平等教育內涵提升到法律位階,而非只是行政規定。但該公投爭議點仍在「同志教育」,究竟何謂同志教育?

事實上,教育部已給出明確定義,同志教育內涵在於尊重性別差異、教導學生認識不同的性傾向之特質、尊重同志族群,教育部更聲明,同志教育為性別平等教育不可切割的一部分。因此「同志教育」目的並非如坊間所流傳,是企圖將學生變成同志的教育。 

按照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第十三條規定,教育部提到「因應個人需求與時代變遷」,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需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並透過課程分享、探討,有助於提升性別平等意識、營造友善校園。教育部明言,納入同志教育是因應時代之不同,是從了解同志出發,進而擴展到尊重。

同志教育內容則可分為性別的自我了解、性別的人我關係、性別的自我突破。在於先讓學生了解性別在自我發展中的角色、培養健康認同,再擴延到與外在社會、他人的互動中,並於實踐中突破傳統刻板印象與社會期待,以尊重為前提,建立平等的性別關係。

對於「同志教育」陷入一詞各表,坊間流傳資料中多對「自我了解」、「人我關係」、「自我突破」三者解讀有所謬誤,甚至影射為雜交、人獸交,產生不必要的恐慌。

社會民主黨全國委員苗博雅表示,對於「同志教育」一詞共識早已寫入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課綱中,並無所謂同志養成教育,指出網路流傳的圖片中不少其實是教師手冊跟高中課本,卻被指成是給國小生的讀物,強調只要家長看過課綱實質內容,而非聽信謠言與斷章取義的資料,疑慮自然會消失。

而最引發爭議的性向光譜說出現於翰林、康軒國二綜合活動課本中,課本活動要求學生思考並圈選自己的於光譜中的位置,但特別強調該活動無對錯,且須尊重多元填答內容,並無強加學生可以任意「變性」或變性無害等觀念。

苗博雅談到,能理解外界風聲引起家長的恐慌,但現行性別平等教育課綱中已納入適齡適性精神,會按照學生認知發展程度給予適當的教育。所謂「同志教育」的內涵,是幫助同志認識自己,對異性戀學生而言,則是認識身邊性傾向和自身不同的同儕,學習認識差異、彼此尊重,才能減少霸凌。 

既然性別平等教育法能力框架中已包含性別認同,即便針對施行細則第13條進行複決,性別平等教育法大方向仍無改變,但苗博雅預估,雖然本次公投是針對細則,若公投通過,保守團體應會繼續要求教育部提出回應,結果可能如同犯罪學上的擴充效應,「只要有一個擴口,就會引來更多的攻擊。性平教育跟同志教育無法切割,未來保守團體必定會針對性平法內容提出異議。」 

苗博雅表示,若該細則遭否決受害者是學生整個族群。學生有權要求完整的人格發展、學習完整知識,片面刪除「同志教育」是嚴重損害學生受教權,強調同志教育並非專屬同志的教育,異性戀學生也需要透過同志教育了解和自身不同性傾向的同儕。

「如果異性戀學生畢業前都無法認識同志、不懂如何尊重差異,同志也沒有機會認識自己。」

在國民教育尚未納入性教育之前,學生對性別產生好奇,只能訴諸於色情網站甚至成人影片,以至於學到錯誤的性別知識,也因為對同志族群的不了解,數十年來已釀成數起社會悲劇,苗博雅為此強調,「提供資訊、認識更多,學生才有更多成長機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