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特評/經濟選民抬頭 政府有帖拚經濟特效藥

新台幣
新台幣

記者吳嵩浩 / 綜合報導

韓國瑜「要發財」的政見,最後被多數高雄人接納了!大家心知肚明,不是投完票就能賺到錢,「發大財」是奢侈的慾望,大部份人只希望日子能過得進步,銀行戶頭上的數字能夠增加。這想法不但在高雄被凸顯,在桃園市更是如此,現任市長鄭文燦的高票連任,高度仰賴經濟選民支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以想像未來這幾年各種選舉,「經濟牌」絕對是候選人最主要訴求,無論是中央或地方都一樣。不過民進黨取得中央執政權,難免會因為兩岸立場而影響兩岸經貿甚至衝擊台灣經濟,在經濟選民抬頭下,對未來蔡英文連任之路影響甚大。

而這次九合一大選的結果,也證明地方政府必須加入「拚經濟」的行列,但和各縣市長的兩岸立場絕非畫上等號,和中央選舉很不同。以桃園市為例,綠色執政的鄭文燦就不受統獨立場影響高票連任,可見選民結構與對拚經濟的渴望,不會因為藍綠而有影響。

回到地方政府如何拚經濟這件事上,未來新上任的縣市長該如何做?其實和中央政府有絕對關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財政收支劃分法」。

三三會理事長許勝雄曾表示,如果《財政收支劃分法》可以進行調整,地方政府對企業的影響層面就會加大,經濟問題也更能獲得改善。他認為,企業界最希望中央政府在整體投資環境上要有提升,包括租稅、環保與人力資源等大層面的議題。但地方政府部份,經常在意的是企業所造成的環境汙染、交通干擾,而《財政收支劃分法》的修正將可以有效調整這些議題。

例如,中央如果讓地方分享較大稅收,地方政府就會更在意或有能力投入「投資環境」的改善。相對地,如果所有的好處(稅收)都被中央政府拿走,地方得到的只有不便與人民的抱怨,再加上可能對環境造成汙染,那「地方政府對外的招商」態度就會大打折扣,企業也較不願前往投資,地方拚經濟就會淪為口號。

現實社會中存在著許多矛盾與利益交換,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業與民眾之間也是。

中央想迎來經濟政績,就該把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做為源頭。先是讓利給地方,讓地方有足夠資源與動機,推動合理招商工作;有了好的招商行動,就能讓民眾有穩定收入與賺錢機會;最後讓經濟選民回饋選票給政府…,這帖解藥不但能產生正循環,也能有效解救台灣的經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