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認知悠能 首創蒙特梭利NISA方式推動失智症專業照

▲加拿大認知悠能 首創蒙特梭利NISA方式推動失智症專業照。(圖/公關照片)
▲加拿大認知悠能 首創蒙特梭利NISA方式推動失智症專業照。(圖/公關照片)

本報訊

一位80歲的老太太,固定到日照中心參加活動,準時在11點半的時候,奶奶開始焦急地想要外出,不斷吵著說有人在等吃飯,她必須要回家,在無法制止的情況下,中心只能將她約束在輪椅上,試圖穩定情緒,但通常只會讓奶奶更躁動,中心照護人員非常頭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奶奶每天躁動的情況要怎麼解決??照護人員利用NISA評估了奶奶過去的興趣跟習慣,發現原來奶奶的先生還在的時候,每天中午11點半一到,奶奶就急著做午餐給先生吃,中心照護人員依照認知悠能蒙特梭利照護的概念,與日照中心附近的攤販結合資源,在日照的角落,設置了一個像菜市場的攤位,照護人員在11點鐘就開始安排她有興趣的事情,例如:讓奶奶來買菜,並讓她透過排碗筷、洗蔬菜來讓她轉移注意力,成功降低每日11點半就開始躁動的狀況。

失智症患者的記憶並非突然消失,而是一點一滴流逝至歸零,患者以及家屬很怕聽到「罹患失智症」,認為只能聽天由命、任其惡化。如同80歲奶奶一樣,這些患者仍保有過去的部分記憶,是否有可能幫助他們留住或避免引起負面情緒產生躁動,或者了解到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而這些是否能夠透過失智症照護來達成?

失智症並非聽天由命,幫助患者持之以恆多運動、多動腦才是根本。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暨亞東紀念醫院神經醫學部一般神經科主任甄瑞興認為雖然目前失智症目前沒有藥物可根治,臨床多是給予患者補充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等藥物,但初期罹患病症者,透過持續性的多運動、多動腦,使腦部海馬迴體積會增厚,多存腦本,可以有效地延緩病症惡化,維持住病情。但要如何幫助失智症患者持之以恆,維持症狀多活幾年好命,就要透過NISA評估模式,藉由蒙特梭利式認知悠能來達成。

NISA評估模式 快速幫助照顧者如何面對失智症患者。輕重度失智症患者其實仍保有記憶與行動能力,在照護上必須花費多心思與人力,根據國外研究統計發現,失智症患者以小組團聚的方式才會成功,原因在於照護者必須了解失智症患者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以All about me的概念,得知患者需要(Need)什麼、對什麼感興趣(Interest)、過去擁有什麼專長(Skill)以及現在還保有多少的能力(Ability),也就是『NISA』評估模式,才能知道什麼樣的照護對患者才是最大幫助。

甄瑞興認為國外的蒙特梭利的認知悠能(DementiAbility)運用在失智症照護上已發展多年,遍及加拿大、澳洲、英國、美國甚至香港,現在台灣要跟上腳步,要把概念帶進來。

NISA評估模式

N-Need (需求),了解患者現階段最需要保留與加強,EX:建立信心、獨立活動

I-Interest (興趣),患者過去最喜歡做的休閒活動,EX:下棋、畫畫

S-Skill (專長),患者過去擅長的技能,EX:烹飪、舞蹈

A-Ability (能力),看見患者現在仍保有的,而不在乎已失去,EX:可行走、可閱讀

蒙特梭利式藉由配合每位失智症病患的能力與興趣,將生命的意義帶入生活。認知優能(DementiAbility)法是由dementia(失智症) & Ability(能力) 結合在一起,因為同時考慮到「失智症患者」以及「照護者」兩者的需求,對這些失智症患者,希望能夠根據他們現有的能力,增加他們的生活的意義,也希望讓那些協助照護以及支持失智症患者的人可以看到這些能力,不只是看到他們的能力上已喪失或不足之處,讓失智症病患能夠生氣蓬勃地生活。

Prof. Gail Elliot是加拿大老年病學暨失智症專家,也是DementiAbility的創始人,Gail表示,創建一個「準備好的」環境,以及提升患者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失智症患者常常會有不經意的行為,影響到照顧者的情緒,包括打翻食物、瓦斯沒關、加鹽巴變成砂糖等,容易讓照顧者禁止患者再次觸碰避免錯誤發生,這樣的行為反而讓患者自尊受創加速病症的惡化,Gail說:「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加強失智症患者現存的能力並且避免他們停用能力,讓他們用不同的方法來做事情,可以獨立做事並表現出最佳的能力狀況。」

在加拿大推行多年,已有很多成功案例,像是一位老先生,到了照護中心會不斷吵著要回家,照護人員先以WOW的原則,先從了解他過去的興趣及行為,發現失智前喜歡彈吉他,所以給了一把吉他、音樂、樂譜及歌詞,但是老先生依舊不會彈,這時照護人員第一個想法不是老人家可能已忘記怎麼彈,而是發現他可以不用看樂譜,有搭配音樂跟歌詞就能自在彈著吉他,再也不會吵著要回家,Gail說:「像是缺乏愛的老奶奶,永遠在尖叫,但其實只需要一個娃娃,就能完全安撫躁動的情緒。」

Who (誰):有關失智症患者罹病之前及目前狀況與個人細節,必須先去發掘與理解。

Observations (觀察):從旁觀察到的相關資訊,如發生了甚麼事情、對應的行為及時間點、以及為什麼會產生 (或不會產生) 這些反應與行為的原因?

(應考量背後的情感因素,例如寂寞、無聊、空虛、或是嗜好、過去的習慣、受到痛苦經驗的觸發等)。

What you will do? (要採取的行動方法):利用失智症患者確診之前及現在狀況的暸解,加上所觀察到個人生活細節,來決定要用什麼方法去進行

考量應用:

 使用可以幫助記憶的提示物找到物件與地點

 依步驟分段來進行活動

 休閒活動

 找出他們能為自己去幫他人的事情

 規律的日常生活

 有助於提升歸屬感的社交生活

掌握六大法則 傾聽需求、維持能力、幫助達成、建立信心、感到貢獻、世代交流

蒙特梭利式的認知悠能(DementiAbility)有六大法則協助照顧者在進行照護時,如何面對患者,以下為六大法則:

1. 傾聽需求:透過NISA評估模式,藉由家屬或患者的口述,詳細了解患者的背景、興趣、專長、能力等資訊,做為設計照護模式的資料庫。

2. 維持獨立:獨立對於人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法則,能夠為自己做事,讓患者了解到自己是完整的獨立個體,可以不用事事請人協助。

3. 幫助達成:根據目前還可以有的能力,設計出患者可以成功達成的方式,願意再做一次。

4. 建立信心:自尊心與信心無法以收買或是給予獎勵的方式,而是靠成功完成任務中獲得。

5. 感到貢獻:為自己身處的環境與社會有所奉獻,使得患者仍覺得活在社會中是有意義的、有用的。

6. 世代交流:獨居生活是最無聊、最不人性的事情,所以需要讓患者走出家中,接觸不同的社交活動,接觸不同類型的對象。

社區式照護中心 失智症照護的趨勢走向小型團聚式。離開熟悉的地方不僅對失智症患者來說會產生焦慮,影響大腦的不安定性,對維持記憶並無幫助,反而加速惡化,比起將失智症患者送至偏遠的安養院、大型機構安置,讓失智症患者有意識的認為被拋棄,相對比鄰近的社區共照中心,因為環境熟悉並且保留原有親人朋友在周遭,反而讓失智症患者更願意主動參與團體活動。

甄瑞興表示,因為失智症患者要評估他的需求、過去生活環境、興趣技能,做個別化的了解,而非全以課程式的方式讓老人玩桌遊下圍棋等方式,所以失智症照護專業人力上,絕非是大型機構的照護比例可支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