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楊威利/中共「S400」飛彈封鎖台灣海峽?

俄羅斯出產的S-400防空飛彈,廣為採購非美系飛彈的國家所喜愛,號稱姓為更為強大的俄版愛國者飛彈。(圖/俄羅斯國防部)
俄羅斯出產的S-400防空飛彈,廣為採購非美系飛彈的國家所喜愛,號稱姓為更為強大的俄版愛國者飛彈。(圖/俄羅斯國防部)

文 / 楊威利

先說結論再論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電子媒體不明究理,被國防部嚴正駁斥,然軍方說法亦有缺陷。

※台灣海峽飛彈密度之高,為世界上少見之區域。

※軍事論戰已非傳統的純軍事角度,論者切勿單從我方角度出發。


新聞

12月25日,電子媒體以「台海衝突新武器、陸試射S-400飛彈成功,而且就是對準台灣海峽」下標,大幅度報導這則軍事新聞。對此,國防部隨即於26日發布新聞稿澄清,並於27日記者會時、再度申明。整段大意為,國軍對於區域安全情勢、周邊海、空情動態及共軍兵力部署情形,均有嚴密掌握有效應處。有關國內媒體引述外媒報導,且內容未經查證,逕行報導,恐將引發社會不安與緊張,國防部籲請媒體善盡查證之責,以免誤導視聽。

媒體與受訪單位的對立

一般來說,媒體與受訪單位或是必須回應新聞事件的單位,角色上通常是對立的。

本次中國試射S-400飛彈的新聞,首先是電子媒體引述俄羅斯媒體報導,並引述許多俄羅斯軍事專家的意見為文,例如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軍事專家瓦西里卡辛(Vasily Kashin)以及亞歷山大葛特(Alexander Golts)等。隨即日本媒體也跟進報導S-400飛彈的新聞,國內媒體當然也隨之引用。但是標題卻有所爭議:中國S-400飛彈對準台灣海峽!這使得議題複雜化。

首先是,電子媒體引述外電報導而外電報導援引專家觀點,並說明這型飛彈在未來台海衝突中會有一定地位,這有什麼錯誤?不懂,電子媒體只要將原本受訪的俄羅斯專家訪談露出,就可以證明其援引無誤。不過很可惜的是,引述的電子媒體並沒有將這種查證過程,或是俄羅斯專家的論述曝光,因為查證或是這種過程很「乾」,誰會想看?

但這也不是假新聞,電子媒體引述有據,後面形成我電子媒體報導我的,你軍方駁斥你的新聞這種弔詭情況。

台灣海峽飛彈密度

過往在論證台海防衛作戰時,通常將台灣海峽當作天險,敵軍要登陸得花大半時間,即使以噴射機飛掠也需一定的時間,而在飛彈成為空防武器的主角後,台灣軍方自然將防空飛彈的籌建與配置當作優先目標。例如過往的鷹式與勝利女神飛彈,到自製的天弓飛彈與外購的愛國者飛彈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將各型飛彈的射程範圍畫圖再圈定某地點,並以飛彈最大射程當作範圍,各型防空飛彈輔以不同顏色標記,將會發現從北到南,各型飛彈的射程會有重疊而且新型飛彈的「扇形射擊」範圍較舊型的大。

更有心的讀者可以將中岸的S-300、S-400以及紅旗9等型飛彈,以福建與浙江兩省各點以類似的方式標示,再以不同色系標記,將會在地圖上呈現「繽紛樣貌」的圖案。

由於兩岸對峙情勢依舊,因此雙方嘟在海峽兩岸部署防空飛彈,密度之高居全球前列。(圖/青年日報提供)

這種飛彈密度與射程的研究,相信在兩岸以及外國軍事研究機構都已深入研究,後續得到的一個:台灣海峽防空飛彈密度居世界前矛的結論。讀者只要輸入台灣海峽飛彈密度就可得到相關的新聞論述。但這代表什麼意義?

首先是中國S-400防空飛彈射程壟罩台灣中北部,台灣戰機升空後操作空域受限的結論,這是事實。但換過來說,我們也可以得到相反的結論,中國Su-27或是殲11等主力戰機,於江、浙兩地空軍基地起飛後,操作空域也因愛國者飛彈或天弓飛彈的射程而受限的類似結論。

目前的武器發展趨勢是,通常雷達「看」得到,飛彈也打得到,由上述論證可知台灣海峽為全球防空飛彈密度極高的地方,這點觀察是正確的。

單從我方角度思考的盲點

這則軍事新聞出爐後,許多軍事專家開始解釋並思索台灣的防衛困境。

因為中國防空武器的精進,會使空軍日後的「先制打擊」作戰變得較為困難這是事實,例如以IDF戰機投擲萬箭彈時會遭到中國S-400飛彈的威脅。但反過來說,由於防空飛彈密度的增加,中國各型於東南各省起降的戰機,也都處在台灣防空飛彈的威脅下,相對來說,台海局勢反而較之前穩定。

唯軍事平衡是動態的演變,即使是兩方武器水準大致相仿,但挑戰的一方仍可藉由舊武器、新戰法,或是研發新武器與運用來破壞這種平衡,因此台灣軍方高層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近年俄羅斯對外武器銷售量大增,藉以增加其外匯收入,因此我們或許可以解讀這則S-400飛彈新聞,俄羅斯藉由再次報導已交運的S-400飛彈,中國試射成功,由俄方專家以台海兩岸局勢當作背景來解讀,再次宣揚俄製武器的優點,希望促進潛在買家下訂。至於國內專家怎樣討論與解讀,說不定都在廠商的算計內。

一條軍事新聞,多種解讀。

●作者:楊威利/資深軍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