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全盲數年後裝600萬人工電子眼!重見家人感動落淚

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是遺傳性基因變異所導致的疾病,流行率約為1/4000,台灣2病患數約8000至10,000人。(圖/記者汪瑋琪攝)
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是遺傳性基因變異所導致的疾病,流行率約為1/4000,台灣2病患數約8000至10,000人。(圖/記者汪瑋琪攝)

記者汪瑋琪/台北報導

左先生16歲確診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病患,24歲患上白內障,28歲右眼全盲,32歲雙眼全盲,完全失去視物能力,也失去工作能力,甚至從未看過自己剛出生的兒子,去年7月接受電子眼植入手術。手術至今5個多月,左先生已經可以看到一些柱狀物體,經過障礙物也能避開危險,甚至可以看到大型英文字母、斑馬線和路上公車,最重要的是可以再次見到媽媽,也能看見已經2歲的兒子,讓他感動落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黃奕修表示,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是遺傳性基因變異所導致的疾病,流行率約為1/4000,台灣2病患數約8000至10,000人。病人最初會出現夜盲與視野萎縮的症狀,因為視網膜不能再生,一旦受損就無法恢復,最終多因視力受損嚴重而至全盲,成為重度殘障,生活失能。

在電子眼技術發展之前,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無法可治,連延緩惡化都沒辦法。黃奕修表示,人工電子眼是取代視網膜感光功能之高端電子儀器,為近年人機醫材領域之重大突破其原理是將矩陣排列之刺激電極,植入眼球內部,貼附於視網膜黃斑部,與視網膜傳遞神經纖維相接觸;而患者鏡框上之攝影機取得欲視影像,採用類悠遊卡式之非接觸訊號傳遞,將影像訊號無線傳送至眼內電子元件,再經由未萎縮之視神經傳導至大腦視覺區。

接受人工電子眼植入手術的患者,約96%患者術後可見特別形狀之物體,如正方形、三角形、圓型等;約60%患者可見約10公尺距離之物體,並可朝目標物行走及執行日常動作,如精準走向10公尺遠的門並開門。林口長庚屈光眼科主治醫師侯鈞賀表示,病患裝上人工電子眼後,大約須復健20次,每一次復健的間隔時間約2週~1個月,依病人狀況而定,經過一年多復健,視力最好可以到0.05。

不過也不是每一種全盲患者都適用人工電子眼植入手術。黃奕修表示,小孩子的眼睛會長大,裝人工電子眼變數太大,且心智年齡尚未成熟,主動接受復健的意願較低,因此現今衛生單位批准的使用條件須年滿25歲,且具極嚴重的視網膜失養症,有殘餘部分光感,如沒有殘餘光感者,則視網膜必須仍對電刺激有反應能力,以及之前曾有可用視力的經驗。除此之外,意外全盲、眼睛變形、視網膜纖維受損、視網膜剝離等患者都無法進行人工電子眼植入手術。

全球至今共完成約300例人工電子眼植入手術,林口長庚從前年3月至今,已完成7例以人工電子眼植入手術幫助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失明病患改善視覺,手術成果獲美國second sight團隊頒發「人工電子眼亞洲卓越中心」認證。林口長庚表示,該手術需自費,院方會依據患者經濟狀況給予適當補助,補助前人工電子眼植入手術約600萬台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