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傳真/「狼性的文化」 也需要溫暖的擁抱!

▲擁抱,是溫暖的來源,在冷漠的世界裡,用擁抱來融化一切吧。(圖 / 翻攝自網路)
▲擁抱,是溫暖的來源,在冷漠的世界裡,用擁抱來融化一切吧。(圖 / 翻攝自網路)

記者應玫鑫 / 綜合報導

日前有機會去台灣玩,朋友帶我逛寧夏夜市,一路眼花繚亂從街頭逛到街尾,選擇太多竟然不知道買什麼才好,邊走邊糾結,視野頓時一片遼闊,原來已經走到盡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乾脆繼續往前,看到一群小朋友熱鬧地圍在一個攤販前,湊近才發現,他們在拿宣紙做成的小魚網撈金魚和青蝦,覺得新奇,我忍不住駐足觀看。坐著撈金魚的客人裡有一對是母女,小女孩兒的宣紙魚網已然破了大半,她還任性的往紅色塑膠桶裡撈,小紅桶就湊在魚網旁邊,基本上只要金魚沒有僥倖地從大破洞裡脫逃,都可以裝進這暫時屬於她的天地裡。

▲寧夏夜市的撈魚攤,小朋友盡興的撈魚。 (圖 / 翻攝自網路) ▲寧夏夜市的撈魚攤,小朋友盡興的撈魚。 (圖 / 翻攝自網路)

我對她的魚不感興趣,引起我興趣的是她的媽媽,更確切地說是媽媽對她的溝通模式,溫柔應該是媽媽給我的第一印象。她柔聲細語地對小女孩兒講如何使用宣紙魚網,如何在破損的情況下還能撈到金魚,手要如何使力才可以保護宣紙不讓它破損更多。卻全程沒有奪走小女孩兒的魚網,哪怕她沒有做到自己的提示,沒有在自己的指導下撈到金魚,態度依然是那樣,不疾不徐,和風細雨。

這一幕讓我很感動,原以為12月的台北街頭,會是細雨綿綿、淒冷孤寂,這大概是「冬季到台北來看雨」,給我們大陸遊客的刻板印象吧。但伴隨這對母女溫柔飄來的夜風拂過髮絲、翻起衣角,激起心裡一陣漣漪。我不禁感歎,這樣的夜晚哪怕過去很多年,想起來依舊不會在記憶裡褪色吧!

我忍不住向朋友詢問,這樣的景象是常態嗎?你們的爸爸媽媽都是這麼溫柔的對待小朋友嗎?他說是啊,這是他們愛的教育和溝通方式,不僅小時候如此,大一些時也是這樣,而且會給小朋友擁抱,會和愛人擁抱。

▲台灣街頭,不時也會出現「Free Hug」溫暖擁抱的活動,藉此溫暖社會。 (圖 / 翻攝自網路) ▲台灣街頭,不時也會出現「Free Hug」溫暖擁抱的活動,藉此溫暖社會。 (圖 / 翻攝自網路)

我不由得心生豔羨,要知道,大陸身邊大多數的父母都是以嚴厲著稱。像這樣潤物無聲的教育方式我是沒有機會感受了。哪怕現在不大說棍棒之下出孝子了,但父母對孩子表達感情的方式更多是將關切包裹在教導式的語言裡,或平和或嚴苛。

肢體語言反而難尋,小孩子牙牙學語的時候親吻和擁抱都是父母對待小朋友常用的情感表達,可隨著孩子年歲的增長,肢體的距離反而遠了。並不是不愛孩子了,好像更因為一種羞澀、內斂,將這種本該外放的感情收斂,不僅是父母對孩子,愛人之間也是如此,如果說在公共場所的擁抱、牽手、親吻讓人不好意思,可能還算正常,但在比較私密的空間裡,依然不會真誠的進行肢體表達。

擁抱和愛的表達,也像是其他的好習慣一樣,需要主動學習,需要刻意維護。身體的接觸是哺乳動物傳遞愛的本能,如果沒有身體的接觸,大概母親從小養育孩子會變得艱難,孩子長大也會失去安全感。哈洛的「布猴子與鐵絲猴子實驗」,顯示接觸安慰才是依戀形成的主要因素,嬰兒對母親的依戀更多的來源於母親的擁抱,愛撫和陪伴,如果孩子與父親相處的時間比較多,那麼就會形成對父親的依戀。

▲身體的接觸是哺乳動物傳遞愛的本能,如果沒有身體的接觸,大概母親從小養育孩子會變得艱難,孩子長大也會失去安全感。 (圖 / 翻攝自網路) ▲身體的接觸是哺乳動物傳遞愛的本能,如果沒有身體的接觸,大概母親從小養育孩子會變得艱難,孩子長大也會失去安全感。 (圖 / 翻攝自網路)

多想要告訴我那個小時候的媽媽,讓她更多的抱抱我,親親我,誇誇我。讓我更多地感受到我被深深地愛著。

戀人也是如此。身體是最誠實的,如果是不喜歡的人,牽手、擁抱和親吻都會很困難,會不自覺地想要抗拒逃避。而對於喜歡的人則剛好相反,會不自覺地想要靠近。

擁抱和親吻都是愛的表達方式,更是天然的粘合劑,當你和愛人出現矛盾的時候,多一個擁抱,或許會多一個緩衝,給彼此更多的容錯空間,更心平氣和地聽對方在想些什麼。

言語表達情感到不了的地方,就交給肢體語言吧!抱一下你愛的人,並親吻他/她一下。不要害羞,第一次動作僵硬,沒關係,持續重複這個動作,就像每一次你主動學習新知識那樣,你會養成習慣的。讓我們都學會表達愛,愛人,愛己,愛熱愛的物和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