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煉出大腸癌福音 唐獎得主約翰曼德森病逝

約翰•曼德森主張並證實藉由抗體抑制EGFR的TK活性即可抑制癌症,以此榮獲唐獎2018生技醫藥獎。(圖/唐獎提供)
約翰•曼德森主張並證實藉由抗體抑制EGFR的TK活性即可抑制癌症,以此榮獲唐獎2018生技醫藥獎。(圖/唐獎提供)

記者許維寧 / 台北報導

唐獎生技醫療獎得主、癌症治療劃時代人物約翰‧曼德森(John Mendelsohn)於美國德州時間1月7日因惡性腦癌病逝,享壽82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約翰・曼德森(John Mendelsohn)與東尼・杭特(Tony Hunter)、布萊恩・德魯克爾(Brian J. Druker)三人一同於去年獲得唐獎生技醫藥獎。得獎理由為發現蛋白質酪胺酸的磷酸化,並發現酪胺酸激酶為致癌基因,促成標靶治療在臨床上的成功應用。

曼德森根基於杭特博士酪氨酸激脢抑制劑研究,標靶藥物由此因應而生。曼德森則提出另一種策略,選擇用抗體阻擋肺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著手開發「單株抗體」阻斷細胞表面的酪胺酸激脢,C225抗體鎖定表面因子降低癌細胞活化,最終研發出抗EGFR藥劑昔妥席單抗-爾必得舒(Erbitux),目前已用於大腸癌和頭頸癌治療。

談起曼德森的成就,中央研究院院士洪明奇表示,當時學界普遍認為酪氨酸激脢抑制劑(KTI)可能有毒性、無法當做藥物使用,單株抗體也遭受同樣的質疑,曼德森甚至曾經告訴洪明奇研究案無法獲得補助,為了證明單株抗體效用,曼德森不停實驗提出各種機轉,實驗證明單株抗體是標準做法,能夠成功阻斷EGFR受體,「花了二十年,FDA才核准該藥物。」

但近年曼德森罹患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俗稱惡性腦癌),去年因健康因素缺席唐獎頒獎典禮,改由兒子傑夫・曼德森(Jeff Mendelsohn)代表領獎。傑夫致詞時提到,父親畢生遵循兩個原則:「活出最大希望和最少遺憾」。

曼德森在訪談中曾表示,標靶藥物爾必得舒之所以成功是團隊共同合作研發的結果,也謙遜提到:「目前還沒有完美的治療方式,未來新的治療會讓我們更了解這個領域為何如此重要」。回顧人生關鍵時刻,曼德森則將此歸功於許多機會:「很多時候,我們建立新理論,測試後並成功,這不常見,我們只是很幸運地剛好遇上幾次。」

曼德森曾擔任多所頂尖癌症中心主任,包括聲名遠播的紀念史隆-凱特琳癌症中心,1996年則接下美國德州休仕頓MD安德森癌症中心院長。15年來擔任三屆院長,帶領MD安德森癌症中心連續6年,在好幾個癌症項目得到美國癌症醫院評鑑的第一名,成為全美第一。

癌症權威、唐獎生技醫療獎得主約翰・曼德森於美國時間7日因惡性腦癌病逝,享壽82歲。(圖/唐獎提供) 癌症權威、唐獎生技醫療獎得主約翰・曼德森於美國時間7日因惡性腦癌病逝,享壽82歲。(圖/唐獎提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