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台灣到底缺不缺電?專家給答案

▲2025年非核家園喊出燃氣、燃煤、再生能源占比為50%、30%及20%。(圖/NOWnews資料照)
▲2025年非核家園喊出燃氣、燃煤、再生能源占比為50%、30%及20%。(圖/NOWnews資料照)

生活中心 / 綜合報導

缺不缺電一直是台灣民眾與產業十分關心的議題,而經濟部昨(31)日拍板定案要核電走入歷史,近年來電力政策一直是多人關心的議題,也紛紛躍上媒體版面,政府部門與相關企業紛紛提出台灣將面臨「缺電」問題,沒了核電之後,我們到底缺不缺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去經濟部提議,指出深澳電廠有需要建設的必要,主要是改善2025年後北台灣的供電情況。不過,但行政院長賴清德卻在隔天就宣布停建深澳電廠,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

行政院的反覆,令許多環團質疑這些都是政治操作手法。因為在中油規劃中,一定要在2023年前讓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上線,否則台灣天然氣發電量將不足而無法達成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

台大風險中心研究員趙家瑋說明,過去台電用來估算會不會缺電的標準,是15%的「備用容量率」,也就是預備可以使用的電量。但根據中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陳士麟於2016年的指導論文指出,備用容量率只要達到10~12%就能夠達成不缺電目標。

趙家瑋提出資料說明,表示若以目前每年用電量成長1.2%估算,在深澳電廠不興建,加上三接遷址興建(也就是會延後啟用的時間)大前提下,2021年時,備用容量率為14.7%,到2025年時也有13.6%,仍呈現穩定姿態。

如果根據「第一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希望每年用電僅成長0.5%來估算,2025年時,備用容量率達到22.04%,遠遠超過過去標準。趙家瑋認為,除了我們在探討的燃煤、燃氣電廠外,其實台灣的綠能,例如太陽能都是被明顯低估的,在興建電廠前,應該先有所統整。

文化大學經濟系教授柏雲昌提到,現在談缺電其實是一種機率問題,但需要將這個風險降到最低,他認為過去有許多環團認為,要到「斷電」程度才叫做缺電,也就是發電小於用電量才叫做缺電,但這是「很愚蠢」的想法,他提到:「就像是你不會去問死人會不會肚子餓。」

「365天中只能允許其中一天斷電。」柏雲昌認為,若是供電不穩,會造成民生與工業重大損失,若備用容量率不夠高,小範圍跳電還能補救,但若跳電的是發電量大電廠機組,就可能造成大跳電,所以缺電並不是一翻兩瞪眼的結果論,而是機率與風險問題。

針對未來10年能源規劃呢?趙家瑋認為,以目前估算數字看來,由於目前新建機組已經陸續上線,就算三接沒有如期動工運轉,也有13%以上備用容量率,直到2028年用電量應該會持穩。

慶祝全新 NOWnews APP 上線!好康抽獎大放送,500 項好禮等著您!
iOS版下載 https://apple.co/2Md3EEk
Android版下載 https://bit.ly/2Fw12AW
抽獎活動 https://bit.ly/2W0Deui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