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首創有害藻類監測技術 盼推新南向國家

中央社 科技 / NOWnews
中央社 科技 / NOWnews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劉麗榮台北20日電)成功大學研究團隊首創有害藻類快速監測技術,大規模分析比傳統方式快30倍,除已應用在國內自來水檢測,也協助菲律賓解決水質問題,盼進一步推到其他新南向國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科技部上午舉行「水質優化科技:敲開國際合作之門」研究成果記者會,成大環境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林財富說,一般水庫、湖泊等靜止水域容易有藍綠藻優養化現象,用傳統的顯微鏡人工檢測,一個樣品要花一小時,研究團隊開發出的分析技術,3小時內可完成96個樣品,大量分析時,速度快上30倍左右。

林財富指出,傳統方法無法確認是否為產毒、產臭藻類,透過整合光學、分子生物學及免疫學分析技術,可在水庫現場針對產毒及產臭藍綠菌進行定量分析,進一步推估毒素的潛在風險,以判斷需要施加多少藥劑。

他說,以往只看到藻類就直接施加藥劑,無法判定是否有毒,經過定量分析,可在前端精確掌握產毒藻類的數量,也許不一定要施加這麼多藥劑就可以處理,最重要的是保障民眾用水的品質安全。

科技部表示,這項研發成果可提升風險掌握、縮短藻類毒素及臭味風險研判的時間,也可精確預測水庫、水廠的控制處理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處理費用,除適用於水庫、水廠外,也可延伸應用到地下水污染場址、污水處理廠、水回收廠以及水產養殖等,深具市場潛力。

林財富說,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受科技部補助在馬尼拉建置「台菲水質研究中心」,協助菲國進行第一個水源中產毒、產臭藻的毒素及臭味水質研究和分析實驗室,培訓超過30位水質專業人員。

此外,和美國、澳洲和泰國等也有合作計畫,國外資助成大研究團隊經費約27萬美元,林財富說,未來希望繼續推廣到其他新南向國家。(編輯:趙蔚蘭)1080220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