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台灣海峽真的讓解放軍難攻台嗎?

▲隨著中國大陸國力突飛猛進,持續建造能夠遠洋作戰的船艦,並前往遠洋進行演訓。(圖/中國大陸海軍網)
▲隨著中國大陸國力突飛猛進,持續建造能夠遠洋作戰的船艦,並前往遠洋進行演訓。(圖/中國大陸海軍網)

記者呂炯昌 / 台北報導

台北市長柯文哲先前質疑,民進黨政府搞募兵制,國軍面對解放軍攻台時,能否撐過2天?多家媒體引用PTT網友分析,認為台灣海峽經常處於惡劣天候,讓解放軍難以攻台,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台灣歷史上,曾發生過2次成功遭到從大陸而來部隊攻陷的紀錄,一次是鄭成功攻台,趕走荷蘭人,另一次是施琅攻台,攻下澎湖後逼迫台灣鄭氏王朝投降。1662年鄭成功眼見反清復明無望,以濃霧為掩護,從廈門渡海攻台,經過近一年的作戰,鄭成功部隊成功逼迫荷蘭東印度公司投降,令荷蘭人退出台灣。

施琅則是鄭成功的舊將,因為「曾德事件」與鄭成功決裂,之後更因為鄭成功處死施琅的父親和弟弟,憤而投靠清廷,視攻台為終生目標。1664至1666年間,施琅三度帶兵攻台,但是都遇到颱風而失敗,直到1683年利用台灣鄭氏王朝內亂之際,施琅先率兵攻下澎湖,台灣方面為之震撼,施琅向台灣招降,1683年8月18日鄭克爽率文武百官向施琅投降,在台灣的南明王朝壽終正寢。

天候與兩棲運輸能力待克服

回到當前兩岸局勢,1949年毛澤東在北京建立政權後,由於在蘇聯支援下建軍,加上戰後百廢待舉,因此解放軍作戰模式深受蘇聯影響,海軍建立「快潛飛」的作戰部隊,也就是以快艇、潛艦與反艦飛彈為核心的作戰部隊,缺乏遠洋作戰與渡海作戰能力。

但是隨著近30年來中國大陸開革開放後,國力突飛猛進的同時,也開始建造能夠遠洋作戰的船艦,以維護其海洋利益,雖然這時候海峽兩岸開始交流,緊張局勢獲得緩解,但是解放軍仍不放棄為犯台做準備。解放軍當前橫渡台灣海峽渡海,面臨氣候、兩棲運輸能力不足的變數。

一年四季中,台灣在夏秋季節經常遭受颱風侵襲,冬天又因為東北季風導致海象惡劣,船艦橫渡海峽必須動輒面對6~7級惡劣海浪,被視為攻台一大障礙。不過,現在氣象預報科技發達,中國大陸在發動攻台戰爭前,勢必會對發動攻擊的日期(D Day)做嚴格評估,推算最適合發動登陸戰的時間。1944年6月6日盟軍發動諾曼第登陸前,由於天候一直不佳,盟軍找來氣象專家預測天氣,推測出6月6日清晨會有24小時適合橫渡英吉利海峽的天氣。盟軍司令艾森豪當機立斷,下達6月6日清晨實施登陸作戰的命令,成功完成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登陸戰。

在兩棲運輸能力上,當前解放軍運輸艦數量仍不足,依據盟軍登陸諾曼第的經驗,登陸部隊至少要為守軍的5倍,才能站穩灘頭,避免遭到圍攻。當前中國大陸造艦能量全球第一,大規模造船廠300多家,建造兩棲登陸艦並非難事,目前除了8艘071型兩棲登陸艦外,也在興建075型兩棲登陸艦,同時也從烏克蘭引進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艇,一步步累積兩棲作戰能力。解放軍海軍陸戰隊目前員額約1萬人,為了收復南海爭議島嶼,未來恐擴充至10萬人,也可執行攻台任務。

過去日本防衛省出版的中國軍力報告認為,2020年之後中國大陸就具備攻台能力,《中共攻台大解密》一書作者易斯安則認為,4月與10月是最適合攻台的時機。以目前國軍兵力約21萬來預估,如果派100萬解放軍攻台,將取代諾曼第登陸,成為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登陸戰。

不過,解放軍如果要發動登陸戰,也不是難以預防。在諾曼第登陸前,盟軍展開欺敵作戰,讓德軍以為盟軍可能在在克里特島、希臘西岸或羅馬尼亞黑海海岸登陸,但是現在衛星監控技術發達,美國又擁有全球最強偵測能力,大量部隊在台灣對岸聚集,難以逃過美國監控的法眼,到時候台灣能夠提早部署反艦飛彈攻擊登陸船團。

目前中國大陸的兩棲登陸艦數量仍不夠運輸大量部隊,在中國大陸造船之際,這時候國軍建軍備戰也不能輕忽怠慢,海軍應該持續籌獲潛艦與發展反艦飛彈等制海戰力,增添解放軍渡海作戰的困難度。

解放軍雖然難以對台發動「戰略奇襲」,而且務求速戰速決,以避免外力干預,北京當局也可以選擇不直接攻台,而是仿效施琅攻台模式,先派兵攻下金門、馬祖或澎湖等外島,以島上民眾與守軍為人質,並伺機對台發動心理戰與輿論戰,屆時台灣內部一定吵翻天,台灣政府可能會為此走上談判桌,接受中國大陸提出的條件,如果一來,恐怕才是比解放軍直接攻台更令人擔心。

▲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圖/美國海軍) ▲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艇。(圖/美國海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