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經驗營造地景 壯圍耆老與學童一起插秧彩繪稻田

▲壯圍國中學生下田體驗插秧,有學生表示,經過這次體驗,覺得農夫很辛苦,以後吃飯不能隨意浪費飯粒。(圖/記者李清貴攝,2019.2.26)
▲壯圍國中學生下田體驗插秧,有學生表示,經過這次體驗,覺得農夫很辛苦,以後吃飯不能隨意浪費飯粒。(圖/記者李清貴攝,2019.2.26)

記者李清貴/宜蘭報導

為傳承農業社會人工插秧的傳統技藝,同時營造彩繪稻田的美麗景觀,壯圍鄉公所今(26)日上午號召近百位社區居民與壯圍國中學生一起在中央橋下插秧,大家插完秧苗之後,還一起享用「起工飯」。今年彩繪稻田的圖案是七隻可愛的小企鵝,預計再過一個月就能看出企鵝樣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壯圍鄉公所去年在中央橋下以「貓熊」圖樣插秧彩繪稻田,獲得熱烈迴響,吸引不少民眾前來獵取鏡頭。今年在同一地點繼續彩繪稻田,不同的是今年選用七隻可愛的小企鵝做為圖騰,今天上午公所號召壯五社區、壯六社區、順和社區近百位居民與數十位壯圍國中學生一起下田插秧。

壯圍鄉長沈清山表示,彩繪稻田一則美化景觀,再則是讓社區耆老發揮「當年勇」,有一個重現昔日武功的機會,因為這些耆老以前都是插秧高手,這個場域正好讓他們有所發揮,此外,也讓年輕的小朋友了解以前種田插秧的辛苦。沈清山表示,選擇在中央橋下彩繪稻田,主要是這裡是至高點,秧苗長成後,從橋上可以鳥瞰全景,拍下美麗照片。

壯圍鄉長沈清山與社區民眾一起下田插秧 ▲壯圍鄉長沈清山與社區民眾一起下田插秧。(圖/記者李清貴攝,2019.2.26)

耆老呂新宗表示,以前農業社會插秧都是人工,一個人一次插五行,早先完全沒有在田裡畫格子,憑藉的是以田埂為基準,因此,第一位插秧的人很重要,因為接下去的人都要以他為基準。呂新宗說,以前都是「換工制」,也就是左右鄰居相互幫忙,這家插完秧再換另外一家。那時一甲地十二個人要一整天的時間才能完成,現在機械化,只要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改變確實很大。

壯圍國中一年級學生陳俊儒表示,他覺得插秧很好玩,因為腳踩在泥土裡有一種奇妙的感覺。另一位學生莊芷安表示,田裡的泥土看起來很平常,但踩下去深度還相當深,腳要用力才拔得起來。她說,經過這次體驗,她覺得農夫很辛苦,以後吃飯要吃乾淨,不能隨意浪費飯粒。

壯圍鄉公所機要秘書沈錫輝表示,今天插秧大約一個月就能夠看出秧苗長成企鵝圖騰的樣子,而且隨著時間累積,圖騰會越發明顯,他希望大家一起來見證企鵝成長的過程。

壯圍鄉公所彩繪稻田七隻企鵝圖騰模擬示意圖 ▲壯圍鄉公所彩繪稻田七隻企鵝圖騰模擬示意圖。(圖/壯圍鄉公所提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