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聲/零安樂實施近兩年 收容所超收再顯根本問題

零安樂實施近兩年,收容所超收再顯根本問題。(圖/初聲)
零安樂實施近兩年,收容所超收再顯根本問題。(圖/初聲)

初聲記者 / 綜合報導

「動物之家」是台北市動物保護處管轄下的流浪動物收容中心,主要任務為接收流浪動物,並開放民眾認養。而收容所現今主要面臨人力以及空間不足等迫切問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零撲殺」政策下 收容所動物爆滿成問題

2017年初「零撲殺」政策實施後,流浪動物免於被安樂死,但民眾認養動物的比例明顯下降,從去年開始便出現收容所爆滿的窘境。獸醫師紀維誠認為安樂死不完全是一件壞事,「以前民眾怕動物被安樂死,就會領養或是採取其他保護措施。但當危機解除了,大家的領養意欲反而下降,」由此在未來種下了更多隱憂。

針對此問題,「動物之家」目前推行獎勵計畫補助領養流浪動物的民眾,也與寵物店和獸醫院合作,將待領養犬貓暫放於店面和醫院中,增加動物們曝光率。更因為流浪動物過多,收容所一線人員的工作量大幅增加。在高度壓力下,人員流動率高,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不在少數。

尊重動物生命、強化飼主責任感 從教育著手改變

「想解決流浪動物的問題要做到三個方面:立法、教育跟絕育。」針對現今流浪貓狗數量龐大的問題,紀維誠表示現行的辦法只是企圖改變動物生態,但問題還是要歸根人類—棄養問題源於人們對動物生命的不尊重與飼主責任感的缺乏。他有感政府近年逐漸重視流浪犬貓問題,也在政令宣導及補助上投入更多資源,但除相關部門需完善配套措施外,學校以及市民的配合也相當重要。

民眾需先對自身能力及動物的情況有基本認知後再飼養貓狗、並以領養代替購買;學校則宜多多推行動物平權講座及生命教育。紀維誠談到大部分學校現行的生命教育僅圍繞「人本」,鮮少著墨於帶領如何平等對待及尊重其他生命的思考。

目前教育局跟流浪之家共辦「校園犬貓計劃」,已有十四所學校、二十四隻流浪犬貓參與計劃,透過與動物的實際接觸,培養學生從小善待動物。紀維誠表示飼養流浪犬並不需要特別的技巧,把牠們當作一般寵物看待即可。面對現今收容所已出現超收兩百的情況,他作出呼籲:想養寵物的人請務必以領養代替購買。(初聲/陳嘉欣、陳一方/師大青年報)

2016年11月-2018年10月收容所動物數量圖表。(製表/初聲) 2016年11月-2018年10月收容所動物數量圖表。(製表/初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