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低周波」舒緩痠痛小心電到頭暈 醫師:9種人不適用

▲醫師提醒,使用低週波治療器應注意使用時間,並確認自己是否適合使用。(圖/記者汪瑋琪攝)
▲醫師提醒,使用低週波治療器應注意使用時間,並確認自己是否適合使用。(圖/記者汪瑋琪攝)

記者汪瑋琪/台北報導

一名50多歲女性,因肌肉痠痛不止,在家自行使用「低週波治療器」想使肌肉放鬆,不料電完後卻因為血壓低,出現頭昏的情形,站都站不穩。醫師提醒,低週波治療器雖然可以緩解痠痛、減輕不適症狀,但不是電越久越好,單次使用應於30分鐘以內,若出現頭暈的狀況,應立即平躺休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低週波治療器」又稱「經皮神經電刺激器」,作用原理是利用患者皮膚上的黏貼電極將電流傳到患者體內,透過表皮神經的刺激,阻隔大腦對於痛覺的接收,感覺不到疼痛,使患者能產生肌肉放鬆、痠痛舒緩及減輕不適症狀的效果,稱之為「門閥控制理論」。

許多人因久站、長時間使用電腦、經常低頭使用手機,導致全身痠痛,肩膀「頂扣扣」,不少人會購買低週波治療器緩解不適,不過若沒注意使用方式,可能越電越痛,甚至還會造成低血壓,產生頭昏的情形。

三軍總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蔣尚霖表示,低週波治療器能緩解下背痛、肩頸痠痛、關節疼痛,還能改善末梢神經麻痺、減少疲勞感、預防肌肉萎縮和促進血液循環,但一天最多使用2次,一次最多30分鐘,超過可能會出現肌肉或神經組織損傷的問題,電流等級也應循序漸進,從低度開始往上調升,避免肌肉更痛和燙傷。

低週波治療器雖能緩解肌肉不適,但可不是人人適用!蔣尚霖強調,癲癇病患、體內值有心律節律器、懷孕初期、發燒38度以上、新生兒、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皮膚有傷口及太嚴重疼痛者都不適合使用。另外,也要注意不能放置於心臟附近、頸動脈和頭顱處,建議肌肉痠痛患者擺放斜方肌、痠痛部位周邊為佳。

食藥署醫粧組科長林欣慧強調,低週波治療器屬醫療器材管理,在選購時,應善用「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口訣,先認識低週波治療器是醫療器材,在購買產品時看清楚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並詳閱說明書正確使用醫療器材,也可先向相關專科醫師諮詢;如有發現不良品或使用時發生不良反應,可至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通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