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暴增、低薪無頭路 教改25週年教團評誤國亂象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表示,教改25年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狀況層出不窮,以為開放師培可以增加師源,卻導致教師質變。大學數增加人才培育卻走錯方向,使青年找不到工作、企業找不到人才,更使我國面臨人才斷層和低薪危機,都是教改下產生的問題。(圖/記者許維寧攝)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表示,教改25年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狀況層出不窮,以為開放師培可以增加師源,卻導致教師質變。大學數增加人才培育卻走錯方向,使青年找不到工作、企業找不到人才,更使我國面臨人才斷層和低薪危機,都是教改下產生的問題。(圖/記者許維寧攝)

記者許維寧 / 台北報導

今(10)日適逢410教改25週年,國教行動聯盟召開記者會評點教改亂象,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表示,教改25年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狀況層出不窮,以為開放師培可以增加師源,卻導致教師質變。大學數增加人才培育卻走錯方向,使青年找不到工作、企業找不到人才,更使我國面臨人才斷層和低薪危機,都是教改下產生的問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於民國83年推行410教育改造運動,教育部為了落實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主持之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建議,於民國87年擬定教育改革行動方案,推動如廣設大學、建構式數學、九年一貫課程、多元入學等方案。

前東吳大學校長劉源俊談到,1994年是狂飆教改年,過去曾於教改期間擔任行政院教改會委員,但只任一週便退出,在於反對廣設大學。劉源俊談到,當年郭為藩以為李遠哲主持行政院教改會可以抵擋廣設高中大學的壓力,不料李遠哲卻主張以綜合高中取代技職教育,且要廣設「四年制大學」,台灣的大學從1994年的50所至2016年上升至154所,以至於教育資源遭稀釋、技職教育崩壞、學生水準低落。

當年教育部長吳京大幅推增推薦甄選名額,並推動申請入學。繼任部長林清江則繼而推動2001年全面施行九年一貫課程,以十項基本能力取代五育,但上述兩事皆不見於當年的《教改總諮議報告書》中,且包括2001年實施的基本學力測驗、廢除高中聯考、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也都是倉促成案。

劉源俊表示,教改販子流竄於教育部和立法院之間,每次改革都弄得怨聲載道、學生競爭力卻每況愈下。更認為「十二年國教」非國教,在於改革內部充滿政治算計,淪為政治掛帥、理念不清。

國教行動聯盟監事長陳鐵虎談到,教改實施後全國平均GDP成長,但平均實質薪資於2007到2016年平均年成長僅0.1%,65%年輕人覺得自己會比父母輩過得差,高達80%的年輕人更憂慮低薪問題,學子出社會之後多苦悶低薪、工時長且無升遷機會。近日國發會公布薪資數據,更將教改導致高教崩壞列入其中原因。

再者,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106學年度大學休、退學學生數竟然高達14萬,約六名大學生中就有一名休退學。相較於83學年度的4.7%已經成長數倍。休退學率攀升,陳鐵虎談到,代表大學制度並不適合全國學子,應回歸技職、普通大學分流讓適合的學生回到適合的場域,「都去普通大學不一定比較好,把學生錯置在升大學的路上,是教育應該檢討的地方。」

國教盟監事段心儀評析,教學現場傾向多元、體罰大幅減少、學生自由度增加是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於延伸問題上,升學管道多元造成學生無所適從、家長焦慮,只肥到補教業者和私立學校。此外,廣設大學造成學歷貶值、技職教育弱化,學生有學歷卻無未來進到職場都被打槍,以至於競爭力衰弱、國家競爭力自然下降。

國教盟常務理事陳國祚認為,回顧教改問題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教師不夠就開放師培,導致教師品質下降;廣設大學,更使高等教育資源遭稀釋、學生能力堪憂。陳國祚表示,當年應著眼於解決市場人才供需問題而非廣設大學。且全國實施的教育政策不可能立竿見影,應於決策前做系統研析,先試點再做全面推廣,倉促上路只會引起民怨。

國教行動聯盟評點教改亂象,認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錯誤不斷上演,始終沒有制定好的政策對症下藥。(圖/記者許維寧攝) 國教行動聯盟評點教改亂象,認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錯誤不斷上演,始終沒有制定好的政策對症下藥。(圖/記者許維寧攝)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