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徐佳馨/我們與「真坪數」的距離

▲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5月13日起,提供「淨坪價」的計算方式。(圖/NOWnews資料照)
▲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5月13日起,提供「淨坪價」的計算方式。(圖/NOWnews資料照)

文 / 徐佳馨

前幾天,好友託人送來一箱內門鳳梨,特別叮囑這鳳梨北部少見,纖維細,滋味又清甜高雅,台北俗一次收到一箱十來個,很是驚惶,除了留下幾個自用,也就轉手給了幾位鄰居親友,大家嚐嚐口味。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就那麼巧,在切鳳梨的時候,記者打來問到了近日某媒體指稱內政部不動產實價網增加了「建坪單價計算」的選項,白話說,就是計算單價時可以選擇只算主建物,不算附屬建物的算法,媒體稱為「淨坪價」。消息一出,內政部馬上澄清這是一場誤會,只是讓民眾更了解建物的面積組成結構,這樣才能讓價格資訊更清楚,提供民眾更透明、多元的不動產交易資訊,加上總價不變,應不致產生混亂情事。內政部也再次正名部分媒體報導所稱淨坪價、實坪價、虛坪價均非法定用語,希望能夠藉此匡正視聽。

不過,內政部想要講清楚,並不那麼簡單,民間所說的僅認定主建物有價值;算法為總價除以主建物面積的「淨坪價」;僅認定主建物、附屬建物等有價值,算法為總價除以主建物加附屬建物面積的「實坪價」;以及包括主建物、附屬建物、公設、車位等面積都計入的「虛坪價」。

這不就是跟鳳梨有異曲同工之妙嗎?帶著頭的、連著皮的、整個削乾淨的,雖然都是一個價,對買家來說,感受並不相同。追根究柢,就是多年來,台灣行之有年的不動產登記制度似乎並不以「親民」為指導原則,對一般人來說,想要看懂一張權狀,再搞清楚主建物、附屬建物的定義、面積,甚至於進一步算出車位,沒有人指點,還真看不出端倪。

民眾連自己買的到底那邊是皮,那邊是肉,哪邊是頭都搞不清楚,說要了解建物面積組成結構,來去判斷到底買得划不划算,更是沒那麼簡單。而如果想要把登記制度打掉重練,再行之有年的狀態下,更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或許有人說,總價不變影響應該有限,不過在民眾購屋看單價的習慣下,如果只把主建物面積拿來除總價,公設越高的房子,單價波動越大,在消費者搞不清楚登記狀態只認得數字的狀況下,大概也下不了手。

對於賣方而言,本持對制度的信任,當初用白花花銀子買下的坪數,說不算錢就不算錢,情感和實質的兩個關口都過不去;而將本求利的建商,大概更不會想要在主建物以外多花心思,「不算錢」的魔咒,除了衝擊交易習慣,長遠也會影響到建案的規劃與設計。

至於什麼是比較合理的算法?多數買方較能接受算錢的附屬建物,大概就是看得到,用得著的陽台,而屋簷、雨遮這種看得到,用不著的,許多買方巴不得去之後快,到底該不該算錢,除了看登記,也必須期待長期交易習慣轉變,買賣雙方之間所建立的共識而定了。

總而言之,把之前說不清楚的拉到檯面上,即使現在講起來還是沒有那麼清楚,可是好歹有一個開始,若經過一段時間討論與磨合,可能也能有個彼此都能接受的結果出現,也並非一件壞事。

至於,坪數算可能都不如內門鳳梨好不好吃來得重要。講到這鳳梨,又細又甜還真是好吃,想到好朋友送來不用錢的,又更好吃了幾分。

偏偏行走江湖,哪有那麼多不要錢又好吃的事呢?

●作者:徐佳馨/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