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聲/新住民子女想說 現在總算能自然地說

吳珊。(攝影_江張源、吳沛珉、鄭聿庭)
吳珊。(攝影_江張源、吳沛珉、鄭聿庭)

初聲記者 / 綜合報導

吳珊|現在總算能自然地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政大新生週第一天,學生圍坐在地,等待著上大學後的第一次自我介紹。吳珊緩步上台,在眾人前站定,自然說道:「我媽媽來自泰國。」不遲疑、不彆扭,流暢地介紹完自己。吳珊說:「感覺這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不會覺得有什麼奇怪的。」如今能輕鬆分享家庭背景的她充滿自信。

吳珊曾有好一段時日,不願提起媽媽是泰國人這件事,她欲言又止地解釋道:「可能因為以前比較不知道怎麼去應付那些偏見和異樣眼光吧。」剛來到臺灣時,她常聽到家中長輩語帶諷刺地說:「外配的小孩養不好啊!」、「外配不會教小孩啦!」長期處於這些不友善的偏見、指責之中,那時的她不知如何是好,面對陌生人時,因為不清楚對方是否帶有惡意,會不會說出傷人的話,所以她更加不願主動提及自己的家庭背景。

然而,由於大家對待外籍配偶的態度越來越友善,政大校園也普遍環繞著尊重、包容的氛圍, 當同學聽到吳珊媽媽來自泰國時,大家幾乎都會興奮地喊:「好酷喔!」她笑說:「同學們知道我媽媽來自泰國後,就常來問我一些關於泰國的東西。」有時她還會從家裡帶一些泰國的特色零食到學校、分享給同學。

吳珊回想從小到大跟家人回泰國的記憶,「說實在就是沒有在泰國那邊生長,還是會跟那邊的社會不太熟悉。」從新北市的家出發,前往位在泰國東北邊的外婆家,中間她必須轉機一次,歷經持續五小時的航行,再加上兩個半小時的顛簸車程,才能順利抵達。她有些疲憊地回憶道:「覺得有點麻煩,就不會有什麼太多的感情吧。」

不過,隨著年齡增長,加上心態和思想逐漸成熟,吳珊不知不覺開始對母親的母國文化產生興趣,想要接觸、學習的意願越來越濃厚。最近回到泰國,她開始會去觀察外婆家周邊的人事物, 體會他們生活的方式,試著更了解自己的另一個家鄉。雖然她認為,自己依舊像個去泰國旅遊的觀光客,但她堅定地說:「自己是一部分的泰國人,想要回去探尋一下自己的根。」

「因為自己從小就會被貼上一些標籤或偏見眼光,所以在看別人的事情時,就會試著不要這樣。」吳珊解釋,正是因為家庭多元的生活背景,以及小時候遭受不平等待遇,讓她在面對不同人事物時,更能自然地去接受和包容,在看待他人時能更懂得換位思考、去除偏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