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聲/四六專題》站在同片土地 一起連結70年前的今天

「四六事件紀念籌備小組」對活動內容進行腦力激盪。(初聲/陳淳提供)
「四六事件紀念籌備小組」對活動內容進行腦力激盪。(初聲/陳淳提供)

初聲記者 / 綜合報導

2019年適逢四六事件七十週年,你對四六事件的了解有多少呢?以民國38年社會氛圍為背景,師大「四六事件紀念籌備小組」透過靜態展演及小旅行等系列活動,帶領大眾走入這段歷史回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深度探討史實及大環境因素

為甚麼作為師大學生非知道四六事件不可?四六事件後,繼任師院院長劉真奉命整頓學風使學潮停止,師大校風漸轉為保守,進而影響師大培育出的教育者以及臺灣社會,四六事件也被稱作臺灣白色恐怖的濫觴。「在那背景狀況下的人(學生)沒有那麼多選擇,但為甚麼他們會這樣做選擇?」副籌科技109黃智遠以上述問題做為發想,希望大眾能因此次展覽理解「時代背景」和「事件發生」之間具不可分割的關係。

故不同於去年著重在事件關係人及受害者,此次活動聚焦在「發生原因」,包含「戰後台灣社會」、「國民政府接收狀況」、「地下黨組織」、「中國學潮對臺影響」,以及當時臺大、師大校長的聲明對兩校後續發展影響。

四六小旅行 重回舊地

強調和學生的連結,師大「四六事件紀念籌備小組」和臺大部份系學會合作舉辦三次小旅行—再行、夜行、難行。從空間出發,「再行」帶領參與者行經四六事件各事發地點,透過解說讓歷史彷彿重現眼前;「夜行」圍繞臺大、師大及周遭環境,以相關人物及故事為主軸闡述當時學生身處情況;「難行」則是邀請參與者至六張犁「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紀念公園」,親眼目睹亂葬崗的真實樣貌同時聆聽受難者家屬口述歷史,另外也行經「警備總部保安處六張犁看守所」,創造白色恐怖時期的臨場感。

開放討論 盼形成漣漪

「現在角度反省歷史事件。」副籌教育109陳淳表示,活動並非侷限於特定意識形態而是希望和同學產生對話、交流,同時期望增加大眾對於類似事件的關注,以及以古見今不再重蹈覆轍。(初聲/吳芝頤/師大青年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