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師壓力大 終日耳鳴工作險發憂鬱症

▲現代人生活壓大,因「心理失衡」所產生耳鳴的人數逐年攀升,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圖/ingimage)
▲現代人生活壓大,因「心理失衡」所產生耳鳴的人數逐年攀升,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圖/ingimage)

健康傳媒 林雁茹/台北報導

蟬鳴唧唧、蜜蜂嗡嗡,這些自然界的聲音,本該相當美好,但對於耳鳴患者,卻有如同夢魘一般,終日纏身,揮之不去。在台灣,耳鳴早已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症狀,神經老化也非耳鳴的唯一原因。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現代人生活壓大,因「心理失衡」所產生耳鳴的人數逐年攀升,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尤其每年4、5月正值年間申報稅務,工作及生活緊繃壓力下,更是造成嚴重耳鳴的主要因素與困境,不得輕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過去,耳鳴多半被診斷為器質性的原因,也就是生理問題,常見有神經老化、耳咽管受損等,並與梅尼爾氏症糾纏不清。但所謂因心理失衡所導致的耳鳴,則屬於心因性,也就是心理層面的問題,治療上需與精神科配合才能獲得全方面的改善。很多病人常會說耳鳴聲音大而無法入眠,或是久久不能入眠才發生耳鳴,醫師指出,若出現類似症狀,應優先採休息,減少工作量及壓力,保持身心平衡為重。

李宏信指出,若是器質性原因造成的耳鳴,多半會給予清血的藥物,打通內耳的血液循環,同時輔以神經營養劑,修復受損的內耳神經防止血管過度收縮。大多數的患者在服藥半年左右便會獲得改善。但若是心因性的耳鳴,也建議會診身心科專家,透過吃藥配合其他治療才有可能痊癒。

李宏信提到,曾收治1名個案是年輕的會計師,畢業後進入事務所工作才1年,便成日耳鳴的情況。跑遍各大耳鼻喉科診所,甚至到醫學中心進行精密的身體檢查、吃藥等都沒有明顯改善,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甚至因此有輕微的憂鬱傾向。在經過對其生活作息、睡眠品質及工作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後,發現這名會計師的耳鳴症狀與工作壓力和強度成正相關,除給予藥物控制與生活作息方面的叮嚀,同時也建議應重視壓力的排解及放鬆,必要時也不排除配合心理治療多管齊下,在醫病長期配合與努力下,該名患者的耳鳴情況逐漸獲得改善。

對於長年耳鳴的病人,是因工作壓力、焦慮等因素造成內耳血管過度收縮,加上年紀大血管易阻塞,造成內耳神經萎縮老化,通常必須服藥半年,方能逐漸改善內耳神經功能,同時從日常作息著手,如平時減少工作的勞累及生活困擾,也能改善耳鳴的狀況。

家醫科李政道醫師也提到,國人對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觀念仍根深蒂固,且普遍不敢正視精神與心理方面的問題,深怕自己被貼上精神病患者的標籤。但生理與心理本相互影響,耳鳴的患者,切莫執著於局部症況治療,一旦懷疑耳鳴是由壓力、情緒引起時,便需立即尋求協助,以免症狀持續惡化。平常的預防更勝於治療,想要遠離耳鳴,除了避免長期處於噪音的環境下,嚴防突發的巨大聲響外,睡眠充足、避免壓力,找尋屬於自己放鬆身心的方式,都是有效的防治之道。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