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巴黎》導演那達夫拉匹訪談【下篇】

▲《出走巴黎》(圖/海鵬影業)
▲《出走巴黎》(圖/海鵬影業)

文 / iLOOK電影雜誌

問:《出走巴黎》同時也以相對陰鬱的筆觸刻劃了法國的中產階級。例如卡洛琳與艾米爾,是一對厭倦彼此的伴侶。他們看似想要幫助約亞夫,但事實上卻是利用約亞夫來為自己的關係添加趣味。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達夫拉匹:在這段約亞夫、艾米爾以及卡洛琳的三角關係上,有一種介於個人興趣、剝削、癡迷以及純純的愛的微妙張力發展出來。這樣的張力,也象徵著以色列與法國之間欲拒還迎的複雜關係。約亞夫的身體,也是以色列與法國爭奪核心利益的主要戰場。他被一群立場各異的人所包圍,像是亞隆(Yaron)與艾米爾。過去的記憶是一邊,眼前的影像又是另一邊。約亞夫在他的以色列軀體與法國言語之間打轉,從這個角度來說,他一方面折磨自己的身體、一方面又捍衛自己身體,就不足為奇了。

▲《出走巴黎》(圖/海鵬影業) ▲《出走巴黎》(圖/海鵬影業)

問:飾演約亞夫的湯姆梅西耶(Tom Mercier)可說是一塊瑰寶。你是怎麼發現他的?為他飾演這個角色,做過哪些準備工作呢?

那達夫拉匹:湯姆梅西耶來《出走巴黎》試鏡的時候還在戲劇學校唸書。坦白說,各種電影試鏡時的故事跟傳奇,都快變成陳腔濫調了。但是湯姆梅西耶試鏡的過程真的很特別,對我和選角導演來說是永遠忘不掉的經驗。即使看過了上千名的演員試鏡,選角導演在看完湯姆梅西耶之後還是非常震驚。當湯姆梅西耶離開房間之後,我們隨即取消了當天後續的試鏡。我們能做的,就是泡一杯咖啡,好好沈澱一下我們剛剛看到的東西。他的表演無疑非常出色,但更驚人的是他的外表——一種揉合了無拘束的自由以及對細節接近強迫症的執著。那是一種兇狠、野蠻、殘暴,卻又敏感與飄忽無常的混合,同時又兼具著活潑、脆弱與充滿魅力的特質。更重要的是,他的性向看起來是無法被歸類的。這些所有的特點加在一起,成就了湯姆梅西耶這個人。通常來說,試鏡之後,演員都會試圖跟導演聊一下,要不然就是相反,保持一段距離觀望來保護自己。當湯姆梅西耶試完角色之後——我要特別提到這一點,因為他的反應真的太特別了——所做的一些即興的表演同樣非常出色,一般來說我是不喜歡即興表演的。他表演的東西非常奇怪、很自我並且狂野,然後表演完的那一刻,他只簡單說了一句:「祝您平安(Shalom,猶太人見面或告別時的用語),然後就走出去了,沒有任何想理會我們的意思。

除了本身的特質跟天份之外,湯姆梅西耶是所有我遇過的演員中,最直接並且真誠的。他本身就是真實,他對電影投入甚多,甚至走上了跟我當年在巴黎時一樣的道路。他藉由把自己塞進文字裡來學習法語。他搬到巴黎,並且斷了跟以色列的一切聯繫。現在,距離拍攝結束後的一年,他依舊住在法國。我認為他的創造力、他的真摯以及想像力,激發了我在現場的自由與活力,讓我能夠朝那些未計劃過的、意外的以及野蠻的方向前行。我一方面依著詳細、精準的拍攝表進行,另一方面又全然擁抱湯姆梅西耶與生俱來的不可預測。

▲梅西耶被導演那達夫拉匹(Nadav Lapid)視為《出走巴黎》男主角最完美人選(圖/海鵬影業) ▲梅西耶被導演那達夫拉匹(Nadav Lapid)視為《出走巴黎》男主角最完美人選(圖/海鵬影業)

問:既然電影拍完了,你有感覺到自己對於法國與以色列的關係,那些恐懼與隔閡,得到彌補嗎?

那達夫拉匹:我沒有辦法很確定,但我認為把自己的恐懼,透過藝術的方式與他人分享出來,自然會形成一種療癒。

▲《出走巴黎》導演那達夫拉匹(圖/海鵬影業) ▲《出走巴黎》導演那達夫拉匹(圖/海鵬影業)

《出走巴黎》導演那達夫拉匹簡介:

那達夫拉匹(Nadav Lapid),一九七五年生於以色列台拉維夫。二○○一年,那達夫出版了一本名為〈Continua Bailando〉(繼續跳舞)的小說。他在台拉維夫大學攻讀哲學,在巴黎第八大學學習文學。二○○六年畢業於耶路撒冷的山姆史匹格影視學院(Sam Spiegel Film and Television School)。二○一一年以長片處女作《鐵男特警》Policeman獲得盧卡諾影展評審特別獎,二○一四年《吾愛吾詩》The Kindergarten Teacher入選坎城國際影評人週,並獲得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最佳影片。《出走巴黎》Synonyms為其第三部長片,於二○一九年柏林影展奪得金熊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