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金像獎 得獎回顧/《波希米亞狂想曲》(幕後篇)

▲《	波希米亞狂想曲》(圖/福斯影片)
▲《 波希米亞狂想曲》(圖/福斯影片)

文 / iLOOK電影雜誌

電影《波希米亞狂想曲》於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抱回許多獎項,包含最佳男主角、最佳音效剪輯、最佳音響效果和最佳影片剪輯;於第76屆金球獎榮獲戲劇類最佳電影和最佳戲劇類電影男主角。可說是當屆的大贏家之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波希米亞狂想曲》透過他們極具原創性與獨樹一格的標誌曲風,和墨裘瑞充滿爆發性且穿透力的歌聲,描述了皇后合唱團的崛起,以及其一路如何成功風靡了全球樂迷的心;然而,在外界看不到的背後,這個看速堅固的經典傳奇卻藏匿著一觸即發的潛在衝突,就如同於墨裘瑞的生活方式一般,快速地被捲入漩渦且即將失去控制。但即便是在被病魔纏身的狀況之下,墨裘瑞依然乘載著樂迷們的期待,引領著樂團一同於Live Aid的舞台上,成功締造了本世紀最偉大的表演舞台。

皇后合唱團華麗且迷幻的心路歷程,不只是鞏固著隊友之間親如家人的情感,以及再次顯示了他們對音樂的執著及血脈傳承;即便到今日,他們的精神也都能夠持續地透過經典,感染並激勵著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包括所有的夢想家及樂迷們。

▲《波希米亞狂想曲》海報(圖/福斯影片) ▲《 波希米亞狂想曲》海報(圖/福斯影片)

製片人葛拉罕金談幕後製作

製片葛拉罕金(Graham King)是在《黛妃與女皇》得獎編劇彼得摩根(Peter Morgan)的說服之下,買下佛萊迪墨裘瑞與「皇后合唱團」的故事拍攝權。金在七○年代與八○年代的倫敦成長,對於佛萊迪的人生略知一二,就在與皇后的律師吉姆畢奇電話長談後,金被引薦給皇后的創始成員──吉他手布萊恩梅與鼓手羅傑泰勒,然後合約就談定了。

正如金所預期的,梅與泰勒一開始對於拍攝計畫感到憂慮,但是以金過去的紀錄,成功緩和他們的焦慮,「我來自好萊塢大片的領域,而我認為這則故事值得拉高到這個層次來述說」,金如此表示,「這部電影是對音樂的讚頌,也是延續皇后與佛萊迪的傳奇,並且讓一個嶄新的世代看到佛萊迪的過去──這些全造就出一種對當時而言極具創新與革命性的樂團之聲。1970年到1985年這段時期,感覺就是佛萊迪與樂團的人生故事中最重要的部分。」

▲《波希米亞狂想曲》(圖/福斯影片) ▲《 波希米亞狂想曲》(圖/福斯影片)

電影以皇后的指標性Live Aid 慈善演出開始與結束。Live Aid是1980年代其中一件最重要的文化盛事,號召當時世界上最大咖的超級巨星,在1985年7月13日分成倫敦溫布利體育場與費城的約翰甘迺迪體育場兩大舞台舉行。由Bob Geldof與Midge Ure發起,為衣索比亞飢荒難民募款,成為史上最大一場衛星連線與電視轉播的演唱會,當時全世界150個國家約有19億觀眾收看。

將那場精采絕倫的演出當成故事亮點的決定,對於金與劇組再合理不過。演唱會舉行時正好處於關鍵時機,就在墨裘瑞搬到德國錄製兩張單飛專輯後,這個活動讓樂團重新聚首。當時也是墨裘瑞處於人生最低潮的時候,他受保羅潘特影響,身邊圍繞的盡是只想從他的慷慨中撈到好處的狐群狗黨,並且正陷入毒品與酒精成癮的危險深淵。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