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聲/不設計的沉浸式體驗 驚喜製造的城市理想

驚喜製造團隊第一個企劃《無光晚餐》,以美食開啟人們的沉浸式體驗(圖/驚喜製造提供)
驚喜製造團隊第一個企劃《無光晚餐》,以美食開啟人們的沉浸式體驗(圖/驚喜製造提供)

初聲記者戴敏琪、李妍頻 / 綜合報導

4年前,驚喜製造推出《無光晚餐》,帶起台灣沉浸式體驗熱潮;4年後的現在,驚喜製造則挑戰更大規模的《微醺大飯店》,每場平均售出上萬張的體驗票。4年內,驚喜製造引領台灣沉浸式體驗從無到有,究竟經歷了體驗市場的哪些改變?而驚喜製造對於未來的體驗式經濟,又有什麼樣的城市藍圖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食物到表演 漸進式的沉浸式體驗

最初沒有人講『體驗經濟』,沒有人講感受及互動等無形的價值。驚喜製造創辦人兼創意總監陳心龍,一句話道出創業時最大的挑戰。不同於國外習慣於付費享受體驗,4年前台灣的體驗式經濟尚未普及。

陳表示,《微醺大飯店》其實是驚喜團隊最初想推出的體驗形式,但礙於當時市場還不夠成熟,才選擇從人們最能接受的「美食」著手企劃,並在每一季的活動中逐步加入表演、道具等元素,慢慢建立起體驗市場。而今年初,團隊終於順利推出涵蓋劇場、故事和調酒等元素的《微醺大飯店》,帶領台灣沉浸式體驗朝多元邁進。

驚喜製造團隊第一個企劃《無光晚餐》(圖/驚喜製造提供)

努力對抗CP值 設計體驗的痕跡

除了考量市場接受度外,陳心龍也表示,驚喜製造一直都在跟cp值搏鬥。相較於他在英國留學時,人們純粹為了感受體驗而購票,台灣消費者較重視cp值。「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我為什麼要花1500元,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方吃飯?一句話就打掉團隊所有的努力。」他無奈地說。

因此,驚喜製造目前的企劃內容仍停留在「被設計的體驗」,意味著團隊刻意營造許多環節,可能是一位說著「歡迎來到微醺大飯店」的管家,又或是一道需要「通關密語」的門,團隊期望藉由這些設計,吸引更多人願意購票體驗,進而感受到體驗本身的價值。

社會議題融入體驗設計

從原先以美食為主題,到現今以「揮別過去」為題的大型劇場體驗,驚喜製造正逐步邁向團隊的城市理想。

陳心龍表示,體驗結合社會議題是團隊一直以來的目標。他透露,《無光晚餐》第二季原先想要以海洋汙染為主題,然而當時驚喜團隊評估市場還沒成熟,最終沒有執行。

儘管社會議題對現今的體驗者來說,可能還過於沉重,但陳說:「體驗過的客人會更願意觀看這個世界的好,才能更有同理心為那些不美好而努力。」

體驗即生活的純粹

儘管台灣的沉浸式體驗仍有許多發展空間,還需要透過設計的痕跡對抗cp值,然而陳心龍樂觀地說:「至少現在人們已經開始喜歡體驗式經濟,並注重生活感受。」他表示,相較於4年前,大眾開始知道我要創造的是體驗的當下。

陳心龍在英國感受到的沉浸式體驗,沒有過多的打擾,而是給予體驗者一個情境,感受它。未來,驚喜團隊也會逐步藉由體驗設計,喚醒大眾對社會議題的關注,並持續創造當下的心靈感受。相信未來的某一天,台灣也能擁有「體驗即生活,生活即體驗」的城市日常。

驚喜製造創辦人兼創意總監(圖/陳心龍提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