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農博落幕 233萬人次締造7億元商機

▲農博園區裡的常設性場館也將保留,明年起轉型為「新屋農博環境教育園區」,化作永續種子,繼續肩負起環境教育的重任。(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農博園區裡的常設性場館也將保留,明年起轉型為「新屋農博環境教育園區」,化作永續種子,繼續肩負起環境教育的重任。(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記者李春台 / 桃園報導

連續三年在桃園所舉辦的「桃園農業博覽會」日前已圓滿落幕,今年的30天展期間,吸引超過233萬人次入園,締造超過7億元的商機,此外,農委會的創新農機館有破億元訂單,桃園名品館也有百萬銷售額,證明了用最少的成本達成最大的效益,展現台灣新農業的潛力與實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連續兩年設置「創新農機館」,展示9個農業試驗改良場所與6所大專院校所研發的優良農機精品,2018年成功獲得5,800萬元的訂單,2019年訂單更突破1億4,000萬,台灣農機的創新成果有目共睹,更寫下中央結合地方發展農業的良好典範。農博設置「桃園名品館」,邀集35家業者進駐設攤,販售桃園在地特色商品、農特產品,今年銷售額達560萬,不但打響桃園製造的優良品質,也讓這些「桃園名品」獲得更高的能見度。

三年來農博延續著「科技農業」、「地景藝術」、「綠色生活」、「循環經濟」四大主軸,呈現農業的不同可能性。場館建置上也實踐低碳綠色價值,總減碳量達3,044噸,在今年成為全國首個「全園區碳足跡認證的博覽會」,更獲頒全國第一個低碳博覽會金質獎。

▲觀新藻礁、觀音草漯沙丘、新屋石滬、大園許厝港濕地等生態亮點,也將成為農博環境教育園區的放眼目標。(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農博園區裡的常設性場館也將保留,明年起轉型為「新屋農博環境教育園區」,化作永續種子,繼續肩負起環境教育的重任,以嶄新型態繼續營運,結合鄰近的觀新藻礁、觀音草漯沙丘、新屋石滬、大園許厝港濕地等生態亮點,同時帶動新屋及鄰近觀音等景點的旅遊人氣成為常態性的環教基地,讓新屋展現休閒農業的新面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