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建議「連假不如不放」 3層次說明:要放假就不要出門

▲日本東京櫻花盛開。(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日本東京櫻花盛開。(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編輯中心/綜合報導

2019 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疫情持續延燒,雖然許多醫衛專家紛紛呼籲民眾盡量待在家中,但適逢清明連假,國內各大熱門景點依然可以看見滿滿人潮。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中午發出國家級警報,強調墾丁人潮擁擠暫勿前往,其餘景點則應保持社交距離。對此,陳志金醫師建議,為了控制疫情為何不能取消連假?並列出 3 層次說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志金醫師先是在昨(3)日於臉書發文表示,「為了控制疫情,既然可以停班停課、為何不能取消連假?假都放了才來勸不要出去玩、不要人擠人要保持距離?」

今天陳志金醫師又進一步說明,疫情中的放不放假有 3 個層次的分別:

1. 放防疫假,規定大家都待在家裡不能出門,這最嚴格的封城禁足措施。在這裡,「放假」並不是「放假」,而是執行「居家禁足」。

2. 放連假,但是沒有規定「居家禁足」,只有勸導,當然民眾是可以「自由活動」的玩。民眾在不能出國的情況之下,自然會選擇在「國內旅遊」。這樣的人口南北自由流動、旅遊區的人潮擁擠,一旦發生傳染,要如何溯源?要如何匡出接觸者?

3. 不放連假,正常上班,不是也要接觸人嗎?當然,比起「放防疫假的禁足」,正常上班是會接觸到人。但是,由於路線相對固定、接觸的人相對固定,對於以後要追感染源和匡列接觸者,是相對容易的。

陳志金醫師強調,如果疫情嚴重,當然就是採取非常手段「放防疫假」,嚴格執行「居家禁足」。如果疫情還可以接受,那就是「正常上下班」,有限度的接觸人。居於這樣的思考,他才會建議考慮,「先取消接下來的連假」(疫情過後再補)。

陳志金醫師最後呼籲,「原則很簡單:要放假,就是不出門。放假還可以出遠門、去旅遊,不如不要放,正常上班。」(編輯:倪浩軒)

▲(圖/翻攝自陳志金醫師的臉書) ▲陳志金醫師發文全文。(圖/翻攝自陳志金醫師的臉書)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