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富對陷入25年最低增速的大陸經濟投下了信任票,表示大陸長期經濟前景充滿光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搜狐財經據彭博報導,億萬富翁李嘉誠接受彭博電視台Angie Lau的採訪時表示,大陸繼續擁有貿易順差,服務業帶來收入,海外資金正在流入。這是李嘉誠自2012年以來首次接受國際媒體採訪。他還暗示,那些只看到大陸債務水平上升的投資者忽視了大局。『大陸長期來看都是好的,』這位87歲的長和主席在他位於長江集團中心頂層的辦公室裡說道。『人家只能夠看到國企或者是民間的負債,但他們另外要看的是大陸的出口是那麼的多。』李嘉誠表示,出口是大陸面臨的一個有利因素,去(2015)年大陸貿易順差增至3.7萬億元人民幣(5600億美元),在人民幣貶值導致資本外流的情況下提供了緩衝。就在李嘉誠對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展現出信心之際,大陸經濟也在政府刺激措施推動下顯露企穩跡象。然而質疑之聲仍不絕於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本(6)月表示,大陸經濟中期前景面臨著威脅,風險包括迅速擴大的信貸規模和工業產能過剩等。大陸債務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已從2008年的164%竄升到2015年的247%。這超過了美國與英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的債務增長速度。彭博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歐樂鷹表示,過去10年以來,大陸債務累積速度超過了任何一個G20國家。李嘉誠麾下有大量產業位於內地。長實地產約半數營收來自大陸,並擁有幾十處占地數千英畝的內地物業。作為旗艦公司的長和有14%的息稅前利潤來自大陸,而且李嘉誠還在大陸經營著大約2500家屈臣氏和百佳門店。大陸經濟增速放緩,而消費依然構成支撐。去年大陸GDP增長6.9%,是1990年來的最低增速,經濟學家預測今(2016)年增速將降至6.5%。崛起的大陸李嘉誠將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大陸。他在上周四訪談中表示,20世紀70年代末的時候,剛剛嶄露頭角的自己接到了『叫我進去』大陸市場的邀請。他與鄧小平建立了親密的關係,時至今日仍親切稱之為『鄧伯伯』。李嘉誠說道,當時感覺形勢即將迎來變化。『我自己的感覺是,大陸充滿希望,』李嘉誠表示。緊接著,大陸進入了規模之大舉世未見的工業化進程,李嘉誠正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李嘉誠擁有280億美元財富,儘管目前在彭博億萬富翁指數排名亞洲第三,但他也是榜首的常客,三個月前還位列亞洲首富。大陸官媒去年開始批評李嘉誠,指責他在經濟減速之際減少在內地的投資。《人民日報》甚至發表評論文章稱,李嘉誠撤離大陸給國家蒙上了陰影。李嘉誠於9月份採取罕見行動,發表長達三頁的聲明來回擊針對他的指責,並表示他對大陸及大陸政府完全抱有信心。『當然我看到這個消息,這個消息根本是糊塗的,』李嘉誠說道。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投資大陸,『我沒停過,』 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