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號著陸器於28日按時進入第33個月夜休眠期,再次刷新國際上探測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紀錄。記者日前從國防科工局獲悉,在此前的33個月面工作期間,嫦娥三號開展了『測月、巡天、觀地』科學探測,取得了大量科學資料。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新華網報導, 據大陸國防科工局介紹,嫦娥三號開展了著陸區月壤內部與月殼淺層結構探測,首次研製的超寬頻帶測月雷達,採用『邊走邊探』方式,獲得國際首幅月球著陸區月殼淺層330公尺深度內的剖面結構特性及地質演化圖。

同時,利用月球高真空無大氣影響和月球自轉緩慢因而連續觀測週期長的特點,嫦娥三號首次在月球上巡視太空。透過觀測,獲取了月球外逸層水含量的最新結果,並使科學家據此修正了國外得出的月球上有大量水分子存在的結論。此外,嫦娥三號還獲取1300多幅地球等離子體層圖像資料。

據悉,自2013年12月成功落月並開展巡視勘察以來,嫦娥三號探測器搭載的8台科學載荷陸續獲得各類資料共計7TB。地面應用系統及時向大陸全國上千家高校和科研單位發布了這些科學探測資料及最新的探測圖片和相關影片,極大地推動了大陸國內外認識月球、研究月球和利用月球的探索熱情,並取得了大量創新成果。

據不完全統計,科學家據此在SCI、EI類大陸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文章100餘篇,重要成果相繼在《科學》《自然》和《美國科學院院刊》等國際頂級學術刊物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