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旦育兒津貼加碼,外界擔心托育單位將以各種名目增列費用,影響政府減輕家庭負擔的美意。
陳時中今天上午在立法院受訪時表示,托育品質管理涉及人員、薪資、托育比例、設備、教材、收費等6面向,衛福部已事前調查好現在的收費,未來育兒津貼擴大辦理上路,基本上托育單位收費不得高於現行收費,盼讓托育家庭負擔控制在家戶可支配所得的10至15%。
陳時中說,現在托育場域(托嬰中心)內仍有約5成空缺,希望透過這次津貼補助,減輕父母托育負擔、更願意托育,也吸引業者加入市場。只要有更多業者競爭,就必須強化品質管理;此外,也明訂若有其他托育項目需正面表列,有增加、更動都要向官方申請核准,不可隨意喊價。
他強調,養育本來就是家庭的責任,政府並沒有要全額幫忙養小孩,但希望減輕民眾照顧負擔、增加父母就業率。
另外,保母費若要進入「準公共化」,每名幼童每月將視其家庭經濟狀況補助新台幣6000元至1萬元;不過進入保母托育體系就沒有育兒津貼。
前衛福部長、國家衛生研究院董事長林奏延也表示,育兒津貼從2歲銜接到4歲,並有育兒公托化、托育擴大量能等,都是很好的回應。他並強調,少子化問題也牽涉經濟問題,因此行政院長賴清德提出很多振興經濟方案,若能兌現,少子化危機應可逐步解除。
林奏延指出,要年輕人生小孩不只要有錢,對婦女而言,友善職場同樣重要;另像是法國未婚生子女比率高,台灣是否能接受未婚生育子女,價值觀問題也有待改善。(編輯:吳佳穎/卞金峰)10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