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易綱並再次重申,「中國的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不鬆不緊」。
提及中美貿易戰議題時,易綱指出,貿易摩擦創造了不確定性和增加了經濟下行風險,國際貨幣基金(IMF)也有這樣的預測,中國央行的模型結果與IMF的預測接近。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今年走勢呈現「先升後貶」,從美國3月發話對中國加徵關稅起,貶值壓力在4月中旬逐漸浮現,從4月初的6.2字頭一路下調至9月份的6.8上下,至10月9日貶破6.9防線。
回顧過去半年,中國一方面出招阻貶,又頻頻「降準」救經濟,10月7日中國央行宣布自15日起降準,向市場增約人民幣7500億元流動性後,9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失守6.9關卡,創2017年5月11日以來新低。
美國財政部預計在18日公布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外匯政策報告,外界高度關注美國是否會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讓美中貿易戰延伸到金融制裁。
易綱13日就此表示,中國不會把人民幣當作應對貿易衝突的工具。但易綱今天在G30的談話中提到,利率政策和準備金率方面仍有足夠的空間調節。間接釋出寬鬆訊號,也讓人民幣承壓。(編輯:陳家倫/林克倫)10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