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峻說,法律規定的通報機制不可謂不完整,但分析近年來發生的兒虐事件後卻發現,兒虐個案幾乎從未有通報紀錄,導致在社政、警政、教育、醫事、戶政等各單位陷入無資料可辦的空白狀態。也因此往往在事件爆發後,才驚覺到處都有未被掌握的高風險家庭個案的恐怖狀況。
張峻指出,負有通報義務的人員涵蓋面雖然相當廣,但高風險家庭多不願意家中問題曝光,對外刻意隱匿、隱藏兒虐情形,導致外界不易知悉內情,造成大眾質疑通報系統失靈的印象。
依花蓮縣政府社會處數據,花蓮縣去年全年兒少保護通報案件數達1350件;另根據花蓮家扶中心統計,歷年服務案例通報來源以學校居多,約占43%,而社區及鄰里通報數量極低。
張峻希望縣府社政單位加強社區宣導工作,讓一般民眾多瞭解兒少保護事件可能發生的徵兆指標,協助民眾增強判斷能力,共同保護花蓮兒童及少年的權益,說不定一個關心的動作,就挽回一條寶貴的生命。(編輯:孫承武)108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