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憲論壇/憲改也能拚經濟? 台大博士生打破2選1框架

▲台大為全台數一數二的大學。(圖/取自維基百科)
▲台大為全台數一數二的大學。(圖/取自維基百科)

記者黃仁杰/台北報導

憲法面臨諸多問題,即便台灣經過7次修憲依然弊端重重,前副總統呂秀蓮更在《NOWnews今日新聞》10月所舉辦的修憲論壇上直言,目前的憲法是「祖母的睡衣」,不合時宜。而面臨2020總統大選,部分政黨更時不時祭出「拚經濟」的老口號,就讀台灣大學經濟系博士生的黃鼎鈞則認為,不論是總統制或內閣制,穩定的政府,才能長遠發展經濟,而只有在增加人民的政治參與,保護少數人的權利的前提下討論修憲,才能確保政府與憲政的穩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鼎鈞指出,在討論憲政體制時,台灣人應該先問問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國會,台灣人到底擔心一黨獨大,還是分裂政府。」他提到,當前藍、綠兩大陣營的對抗下,總統制會產生分裂政府,造成國會與行政部門互相制肘;而在內閣制下,各首長是由國會最多席次而定,則會產生一致政府,造成一黨獨大。

黃鼎鈞說,台灣採取內閣制的話,較可能產生一黨獨大局面,不過如果選制能讓國會發展成如荷比盧3小國或瑞士的多黨制與重共識的政體,將永續發展會有幫助。「通常多黨制會有無法決策而造成政府停擺一說,但如德國、荷比盧、瑞士等等,政治環境長期處於多黨制,公務人員傾向效忠國家,而非單一政黨,反而可以順利推行對社會有利的政策。」

黃鼎鈞提醒,台灣目前還是處於非藍即綠的兩大黨環境,小黨有志難伸,「以目前兩黨制的狀況下,國民黨親中、民進黨親美、日,公務人員不見得會支持執政黨,台灣又面臨中共的壓迫,現在就想走內閣制的話,會阻礙溝通,不是一件好事。」

黃鼎鈞表示,以經濟學來說維持穩定是好的,扶植產業需要政策長期支持,不能因政黨更迭,而時常改變政策方向,「政府必須要穩定,而且要有妥協、溝通的態度,但台灣這樣的狀態卻很少,因此從來不是總統好還是內閣好,要問的是要一致政府、分裂政府還是像是如德國、荷比盧、瑞士、北歐等多黨體制的共識決政府,不是靠多數決決定,而是坐下來溝通、妥協。」

就台灣來說,雖然內閣制的政體比較容易實現「拚經濟」,但黃鼎鈞認為,內閣制是否可行,還要看將來國會結構和人民政治傾向。現在台灣人還不能選擇自己想要的行政與國會的關係,更難拿北歐國家共識決的多黨社會來類比,「台灣人最喜歡的拚經濟,行政部門跟國會傾向一黨,但就造成沒人能牽制國會,以短期來看,一致性的政府似乎對經濟發展比較有效,但長期來看會很麻煩。」

黃鼎鈞指出,好的憲改不只是內閣制還是總統制的選擇,還有人權、原住民、轉型正義等問題要解決,「我覺得台灣不應該只二分法的選擇總統或內閣制,應該要先認真看待台灣社會喜歡什麼樣的政治結構。增加人民的參與,保護少數人的權利,才是目前應該要討論的修憲目標。」,最後他還提到經濟學家Acemoglu的研究認為政府與法律必須保護人民,使台灣變成「廣納型經濟體」,才能穩定的發展經濟。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發展方式,但如果沒有建構起多元文化與溝通,是沒辦法找到發展經濟的道路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