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探秘/天主教曾是清廷合法宗教 被禁連康熙也痛惜?

▲中國歷史上共計400多位帝王,以康熙大帝在位的時間最長,共61年。 (圖 / 翻攝自網路)
▲中國歷史上共計400多位帝王,以康熙大帝在位的時間最長,共61年。 (圖 / 翻攝自網路)

編輯中心/綜合報導

試著想像一下,如果天主教在傳來中國之後,一直被視為合法宗教未被禁止,得以在民間順利傳播。那麼一個信仰天主教的中國,會否讓整個近代史有所不同?其實這個假設並不誇張,康熙曾在 1692 年頒布「容教令」,認可基督信仰在清廷有容身之地。不過之後風雲變色,最終也是由康熙下了禁教令,甚至令康熙還大為惋惜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龍起自滿州的女真人,入主中原之後一方面維持了草原上的薩滿信仰,一方面深受儒家文化的浸染。其實清廷對宗教的信仰大致上是多元兼容的,無論是蒙古的信仰或是西藏的佛教、漢人的道教,都可以在「天命」的架構下兼容並蓄。而康熙 1692 年頒布的「容教令」,便是想要把洋人的天主教也包容進來。

容教禁教風雲變色的內因

遺憾的是,就在頒布「容教令」的隔年,福建便有傳教士禁止教眾祭祖、祭孔,讓天主教與中國傳統禮儀之間的矛盾公開化。在天主教初傳入中國之時,當年的傳教士為了順利傳教,力求天主教與儒家並不排斥的融合關係,對於祭祖、祭孔的行為都是以地方風俗而非異教迷信的方式解釋。

但教廷內部對此也有分歧的看法,有一派人認為儒家文化就是一個宗教,民眾如接受了天主教信仰,便不能再繼續祭祖、祭孔,甚至讀經或掛「敬天」匾額也不行。如此一來,自然引起中國民間反彈,也危及了朝廷本來的包容態度。

容教禁教風雲變色的外因

不過天主教與中國傳統禮儀之間的矛盾,其實也牽扯到天主教廷的權力傾軋。最先來到亞洲的,大多為葡萄牙的耶穌會傳教士,他們為了在亞洲傳教,對於各地原有的風俗,大多採取比較寬容的態度。不過隨著葡萄牙國力漸衰,耶穌會在教廷的影響力也逐漸被來自巴黎的外方教會取代。

而教廷內不同國家、不同教團之間的權力角力,便藉由在中國傳教的爭論、是否接受儒家只是風俗並非異教迷信而爆發。外方教會為了打擊耶穌會,堅持中國教眾必須禁禮的看法,終至讓清廷與傳教士間的衝突越演越烈。

調解無效的康熙

面對天主教與中國傳統禮儀之間的矛盾,康熙一開始是站在調解的角度去看待此事。他召見了禁止教眾祭祖的傳教士,向他們解釋中國儒家的「經書之道」,不僅如此,康熙還先後派出 4 位使者前去羅馬教廷,向教廷說明中國國情,希望能消除誤解。

但教廷心意已決,遣使來中國再次強調教眾必須禁禮的立場。康熙 13 次親自接見教廷使團,向他們解釋儒家禮儀,並再三提示禁禮茲事體大,若真如此也不必傳教了的態度。

最後康熙勸說無效,遂頒布「禁教令」。康熙把責任歸咎在最早要求教眾禁止祭祖的那位傳教士,認為一切都是因他而起,稱該位傳教士是「天主教之大罪,中國之反叛」,還說「被逼中國大小寒心,方知佛道各種異端之相同乎」,言詞之中可見頗有惋惜之意。(編輯:倪浩軒)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