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武漢肺炎菲律賓禁航台灣 新南向破功?

▲菲律賓昨( 10 )日晚間突然針對台灣宣布旅遊禁令,讓航空公司及旅客措手不及。圖為麥克坦宿霧國際機場。(圖/記者陳致宇攝)
▲菲律賓昨( 10 )日晚間突然針對台灣宣布旅遊禁令,讓航空公司及旅客措手不及。圖為麥克坦宿霧國際機場。(圖/記者陳致宇攝)

記者張志康 / 特稿

菲律賓民航局昨(10)日發表聲明,表示台灣適用「一個中國」政策,暫停來自台灣旅客入境,也同時禁止菲國公民來台。不少人因為這件事情,大罵蔡政府施行三年餘的「新南向政策」根本破功,才會導致越南與菲律賓這兩個「新南向國家」先後宣布暫時禁航台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平心而論,這兩件事其實沒有太多的因果關係,或者說這樣的論述,基本上是「倒果為因」。

其實,2016年蔡英文提出「新南向政策」,其原本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台商將眼光由中國大陸轉向東協十國及其他的亞太地區,原則上也是複制了2002年陳水扁執政時期的「新南向政策」。

蔡政府執政三年多以來,針對「新南向政策」提供了相當多的補助及政策的傾向,但其成績卻遠遠不如原本預期的樣子。前立委黃國昌去年質詢時便曾表示,蔡政府為解決台灣經貿過度依賴中國大陸,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每年花費70億元預算,但結果卻不如預期。

黃國昌指出,就2018年與2017年相比,台灣對東協10國出超衰退39億元,對新南向18國出超衰退42億,在此同時,台灣與中國的貿易量,2018年上升到24.28%,跟馬政府時期相比,其實沒有下降,反而上升;若以新南向18國、東協10國來看,2018年時18.85%,馬政府時期還有到19%,投入這麼多的資源,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卻沒有下降。

深究其原因,可以發現,台灣分別在李登輝執政時期推行過第一次「南向政策」,陳水扁執政及蔡英文執政時期,各推行一次「新南向政策」,其中南向政策配合戒急用忍,隨著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及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等因素而停止。到了2002年,陳水扁執政時期的「新南向政策」雖然有一定成績,但後續也缺乏進一步的政策跟進。事實上,到目前為止,新南向國家中,已與台灣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僅有新加坡與紐西蘭兩國。

再加上陸續有CPTPP及RCEP等兩個大型的經合組織在近三年間陸續成形,對經合組織內的各國來說,整個東亞已然形成自貿區,早先布局東協各國的業者,除可享有區域內低稅率甚至免稅優勢外,更可以透過自貿區各會員國,拓展歐盟、美洲國家的市場。

相形之下,台灣在區域經合組織的投入上,除CPTPP還在規畫階段,根本還沒進入實質談判外,就連與各國進行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腳步,也呈現停滯不前。在這樣的情況下,所謂的「新南向國家」在同時面對中國大陸與台灣時,會選擇哪一邊,就顯而易見了。

再回過頭來看菲律賓宣布暫時禁航台灣的這個決定,其實可以發現,這個事件並不會對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造成負面影響;因為事實是,雖然執政者不承認,但隨著「新南向政策」的實質破產,菲國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其實一點都不令人感到意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