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徐佳馨/當危機成為轉機:疫情後的產業轉變

▲房產業在這一波武漢肺炎疫情受傷慘重,但若能藉此時選擇打好基礎,也能帶動新一波產業轉型。(圖/Unsplash)
▲房產業在這一波武漢肺炎疫情受傷慘重,但若能藉此時選擇打好基礎,也能帶動新一波產業轉型。(圖/Unsplash)

文 / 徐佳馨

這陣子疫情嚴重,去電關心在上海的同業朋友,問問他們狀況如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很好,別擔心,在這浪頭上,我又感受到即將面臨的產業變革。」她一派樂觀的說。

好朋友的樂觀並非無所本,這段在家抗疫的時間裡,我知道她並沒有閒著,公司還是一樣滿滿的會議與代辦事項,唯一的差別只在從面對面改為線上;部門裡面的小朋友依舊如期完成每一個既定項目,日子一切如常,用她的話說,少了一點「生活的煙火氣」。看在眼裡,雖然生活沒了煙火氣,可是從她的忙碌中,究竟也感受了想方設法討生活的希望星火。確實,「面對面」、「眼見為憑」的產業特色與限制,讓房產業在這一波疫情受傷慘重,買屋人出不了門,要怎麼能夠成交。但比我見過更多人生起落的朋友,還是相信,所有當下的「蹲」,都是為了日後的「跳」。

當然,從目前的疫情與各項指標來看,今年第一季的表現也無法期待什麼,甚至各方還看壞未來一整年的經濟,到底身在浪尖上的人,要怎麼看這事情?

這陣子和幾位產業朋友們交換心得後,有三個方向是目前看得出的趨勢。

其一,是線上作業由平常變為日常。

從2003年的SARS到2010年的MERS,而今的COVID-19,只見新型病毒越來越刁鑽,「距離感」從劣勢變為優勢,大型業者對消費者端的線上平台,以及為了內控、溝通的內部平台,重要性越來越高,「線上作業」或是「在家上班」的比重將更為增加。線上開會、線上溝通、線上看屋從「平常」變成「日常」,現在在法規與消費習慣上受限的線上下訂、線上買屋,未來也可能成真,過去被視為傳產業的房地產,可能藉此導入AI,打造無限可能。

其次,是抗疫思維導入房地產市場。

以往,許多在意CP值的購屋人不容易感受社區管理的重要性,認為便宜就是好,甚至覺得沒有管理就是最好的管理。但在這一次,社區透過定期消毒維護,並且管制外來訪客,防疫規格讓住戶與購屋人感受到物業管理的暖心與必要,新聞中武漢甚至有小區因為防疫得當,成為唯一淨土的例子,這不僅是對於住戶生活的保障,更為日後房價提升做了保證;除了物業管理,香港青衣長康邨康美樓先前先後傳出相距10個樓層的住戶先後確診,因其管線老舊與設計不當,傳出新型冠狀病毒有糞口傳染之虞,雖然假設仍未證實,可是有效隔離病毒的施工品質,在這當下,甚至成為新賣點。

最終,是加快產業的淘汰速度。

在這一波疫情之下,同樣是做不成生意,有人是坐以待斃,或是坐困愁城;有些業者卻選擇打好基礎,無論是增加線上平台的投資,抑或是加強人員教育訓練,對於整體戰力提升都有相當幫助,無奈的是,能夠做這樣規劃的多數還是產業龍頭,這也意味著,在每一次的天災人禍,都是彎道加速、拉大距離的契機,掌握住的,不只留下來,更能壯大;掌握不住的,不被一次災情消滅,也會被下次挑戰淘汰。

隨著全球疫情加溫,走到這當下,你我都感覺到,防疫戰之後緊接著就是資源戰,對於企業經營者來說,每一次的未知都是上天的機遇,要讓危機變成轉機,要成為產業一寶還是一草,這一點就不僅僅只是個人造化了。

●作者:徐佳馨/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