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吳崑玉/台灣需要建立足夠的「嚇阻戰略」能量

▲台灣需提升自身的軍事能力,以對抗來自中國的武力恫嚇。(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台灣需提升自身的軍事能力,以對抗來自中國的武力恫嚇。(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文 / 吳崑玉

近日台海局勢趨於緊張,於是武統論、投降論、開戰論紛紛出籠,大有重返1995年閏八月的氣氛。這些想當然爾的說法,卻往往包裹了太多政治目的,使得論述偏離現實太遠。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最根本的問題談起,中華民國,到底是不是一個國家?台澎金馬有自己的憲法、選舉、有效統治的政府,就是一個無可否認的「政治實體」。任何改變政體,統一或獨立的主張,最後都得由2400萬人公投決定,沒有任何政黨或政治人物,能越過公民們自由意志代為決定,這是無可改變的現實。

作為一個國家,或說政治實體,當有人侵門踏戶,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或意欲剝奪人民選擇的自由,政府就必須集結力量進行抵抗。戰爭、衝突、與軍事對抗不是好事,但有些仗不得不打,明知最後會打輸也是得打。1939年波蘭抵抗納粹,同年開始的蘇芬戰爭,小國明知必輸,但還是得硬打一仗,讓敵人勝亦慘勝,得不償失。

這是小國面對大國威脅時的基本戰略規劃原理。對,我們就是小,卻是根啃不動的硬骨頭,硬咬一定會讓你滿嘴是血,由此「嚇阻」對方的武力侵犯。

所謂「嚇阻」(deterrence),是一種由犯罪學延伸到國際關係的戰略理論。嚇阻有兩種:防衛性嚇阻與報復性嚇阻。簡單比喻,防禦性嚇阻就像是家裡裝鐵窗或是隨身防狼噴霧,讓歹徒(敵人)無法得逞,增加他犯罪的成本。報復性嚇阻則是警察的有效破案與法律系統的事後制裁,讓他有命搶錢沒命花。在國際政治上,防衛性嚇阻依賴在地的傳統武力,大國支援或核子武器則僅能用於報復性嚇阻。就像韓戰,一開始地面部隊打輸了撤到釜山,防衛性嚇阻失敗,只能靠美軍仁川登陸,打進平壤,用報復性嚇阻扳回一城。

「嚇阻戰略」要成功,必須掌握3個C:

第一,Capability(能力):包括政經軍心等綜合國力,武力是其核心。如無足夠軍事實力,防衛性嚇阻便不可能進行,一根一咬就碎的軟骨頭,沒有人能救,也沒有人想救。

第二,Credibility(可信度):有足夠實力,但有足夠的使用決心嗎?希特勒等侵略者最愛賭的就是這一條,最愛的就是酷愛和平的張伯倫。如果政治領導者懼戰軟弱,一味尋求妥協,那就免不了被人吃豆腐,摸屁股,敵人便會得寸進尺,像癡漢一樣進一步侵犯到你無可忍受,逼你在不利條件下接受決戰。

第三,Communication(溝通):自身的實力,與必要時使用武力的決心,必須透過公開與私下等多重管道,明確讓國人與敵人知曉,俗稱「畫紅線」。跟性騷擾一樣,侵略性敵人會不斷測試你的底線,你必須明確告知你的不舒服與越過紅線的後果。溝通的方式有很多,武力展示秀肌肉,或者動用武力掰斷不正經的手指,也是一種「溝通」。

由上所述,台灣嚇阻戰略的問題,在於募兵制後的國防武力與後備戰力空虛,「防衛能力」備受質疑。「台灣草莓兵不能打,所以跟對岸只能談」、「美國一定會來幫台灣打垮中國」等說法,讓人懷疑台灣人民以武力捍衛自己的決心,減損了「不求戰也不避戰」的「可信度」。各種選舉考量與政治操作,害怕人民恐懼而不敢走向台獨,或為了吹捧統一而不斷指責政府挑釁,穿梭兩岸的「買辦」又盡向對岸說好聽話來討好對岸官僚,使得「溝通」訊息不夠明確,容易讓對岸產生「誤判」,反而煽起了對岸武統的信心。

講現實點,台灣不論統派或獨派,應該沒幾個人想住在武漢,病死還算不上個數字,或像香港一樣,一國兩制到一輩子不能罵政府。大多數人不想打仗,只想保有現在生活方式好好過日子。那就拜託各位現實點,認清國際政治跟江湖沒啥兩樣,身上沒別把槍,跟人家談什麼判!沒有打的本事,就沒有談的籌碼,更沒有和的機會。「伸手不打笑臉人」這套,在國際關係上是不存在的。

台灣唯一可以走的路徑,就是落實「嚇阻戰略」。調整精進國軍的管理體系,強化本職學能與實戰能力,別再讓年輕人當兵會變笨。重啟募兵制,蓄積足夠兵力、裝備、與後勤能力,讓國軍有能力打一場現代戰爭。草莓兵不能打,那就想出方法調整到能打,這才是一切的根本。

同時在政治上逐漸形成共同體意識,直接排除那種「不能打,只能談」的噪音。不要一味排斥使用武力,而是承認使用暴力正當防衛的必要性,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就得付出鐵與血的代價。與其以後一輩子手無寸鐵上街當勇武派或怯懦的當個順民,不如拿起槍桿戰場上一決生死。這是保衛台灣民主自由所必要的意識。

如果我們真覺得自己是個國家,那就拿出一個國家公民的樣子,不要老想著只得權利不盡義務,只有收益沒有風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務實,才能使得萬年船。

●作者:吳崑玉/專欄作家、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