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強推水利法 蔡政府敢說沒有私心?

▲今年十月農田水利會將由公法人「升格」為公務機關,未來農田灌溉與工業用水之間的水資源爭奪,將由政府說了算。(新竹縣政府提供)
▲今年十月農田水利會將由公法人「升格」為公務機關,未來農田灌溉與工業用水之間的水資源爭奪,將由政府說了算。(新竹縣政府提供)

記者張志康/特稿

如果有一個組織,原本是屬於「公法人」,負責人是成員互選推出的。但在政府強行推動下,將公法人改為公務機關,負責人則由成員互選改為官派;那麼,是民主的進步,還是退步?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個組織,叫做「農田水利會」。互選改官派這件事,正在進行中。

或許大多數人對農田水利會很陌生,事實上,農田水利會源自於日治時期的「水利組合」,屬於法人農業組織,主要工作是水利事業的興辦、農業災害防治、以及其他農業政策或土地開發等事務。1945年,水利組合改組為「農田水利協會」原本會長是由省政府農林處指派,到了1948年,協會改組為「水利委員會」,主任委員改為委員互選,後來幾經改組,到了2002年,當時執政的總統陳水扁推動水利會自主,立法院配合修正《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相關條文,確定會長由會員直接投票選舉產生。

其實,幾經改組的原因很簡單,因為農田水利會有多樣經費來源,且有會員強制入會的規定,事業營運區域約以一個縣為範圍,再加上組織綿密,一向被視為能夠在地方發揮公職人員選舉動員的效果。因此,不管哪個黨派執政,都希望能夠插手進資產龐大、組織綿密的農田水利會,從基層就握有更多的人脈及資源。

從2016年起,就不斷傳出打算將農田水利會「升格」為公務機關,會長則改為「派任」的風聲。一直到2018年1月17日,立法院三讀通過《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修正草案,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未來將停辦農田水利會會長選舉;至於農田水利會資產處理、職員權益等,另以法律定之。而從昨天起召開的立法院臨時會,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要通過《農田水利法》,解決擋住農田水利會「升格」路上的最後一顆石頭。

到底農田水利會招誰惹誰,一定要去之而後快?

簡單來說,前面提到農田水利會有助於政黨布樁地方,再加上擁有龐大資產,水利會一直是執政者希望能夠掌握在手裡的利器。事實上,國民黨執政期間,就曾經想過要把這個組織改為官派,但當時在野的民進黨全力杯葛,沒有成真。

另外,原本水利會的存在,目的是在於讓農民參與區域灌溉的需求,並可以扮演農民與工業擴張水權之間的緩衝與抗衡的角色,用以確保農業生產及農業安全。隨著水利會變成了公務機關,就「必須」遵循上級機關下指導棋,勢必將影響農民的權益。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水利會由民選轉變成官派、資產還要「另外決定」,前任雲林縣農田水利會長、現任立委林文瑞認為,水利會改制根本是「開民主倒車」,水利會是高度地方自治的團體,當初政府賦予公法人地位,為協助政府推行農田水利事業,政府要改制等於霸占百年來的農民財產。

台灣能拿出來讓台灣人引以自豪的東西實在不多了,民主、自由及法治,是僅存的「三寶」。農田水利會的「升格」,則讓全民眼睜睜地看著這三寶,被政治算計給強X。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