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胡庭碩/讓輪椅族不再被公車拋棄

▲患有肌肉萎縮漸凍症的作者,曾在深夜遭公車司機拒載。(圖/取自作者臉書)
▲患有肌肉萎縮漸凍症的作者,曾在深夜遭公車司機拒載。(圖/取自作者臉書)

文/胡庭碩

凌晨12:15,我被拋棄在路口,我不知道我回不回得了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天,司機跟我說我的電動代步車不準上車。從早上4點起床,我上了一整天班,終於等到這台公車,我太想回家睡覺了,我的電動代步車只剩最後一格電,不管是我的人或是我的車,都沒有辦法開過一整座跨越淡水河的橋,但我想要回家。

「司機我太累了,我真的沒有力氣跟你解釋,你可以打回總公司問,我是符合規定的,請讓我上車,我的車型符合尺寸,請讓我上車。」

我以為司機聽懂了,他稍微移動了車子,在我以為他要靠邊載我的時候,直接開走。我只能愣在蘆洲捷運站路邊,連哭的力氣也沒有。

類似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在我身上發生,相信我也不是唯一經歷過這些事的人。選擇在事後說出這些事情,並不是要求得誰的道歉,只是希望大家能停止將責任推諉給特定個人,轉而面對造成問題的社會體制。

公車司機長期以來「趕趟數」的獎金制度,不只造成工作過勞的現象,也讓眾人對公車留下急躁、趕時間的印象。這樣的制度下,被拋在後頭的,不只是所有乘客的行車安全,更包含所有的身障者、家裡坐輪椅的長輩、還有推著嬰兒車出門的家長。「我媽中風後,就是因為這樣,就不願搭公車出門,整天把自己關在家裡。」臉書留言下,有網友這麼說。台灣國內有多少人,因為這樣的現況,喪失出門的動力;因為這樣的現況,喪失探索世界的自由。甚至,因為這樣的現況久了,開始誤以為活著,就只能是這樣,喪失對未來的想像,喪失出門實踐想像中未來的權利。

作為一個社會創新工作者,我信仰的社會創新,目的在於社會包容:「怎麼讓被國家、市場、社會給排除的人,能無所罣礙地,能有尊嚴地,享有生存資源,能在這個社會活動,能信賴這個社群,從而能自我實踐,活地像人一樣。」而公權力規範、社會習慣、或是參與式治理方式等「價值觀/制度變遷」,往往才是社會創新發揮效用的關鍵。

如果台灣公車的無障礙環境,能從追求低地板公車的購置率,轉變到無障礙設備納入每日發車前的檢查項目,或許能減少設備故障的情形發生。如果台灣公車的無障礙服務,能從寫下白紙黑字的SOP,轉變為透過訓練鼓勵司機主動操作,或許能讓司機更清楚也更願意執行。甚至如果台灣公車的無障礙政策,能從政府及資方由上而下的訂定,轉變成由司機一起討論如何增加服務動能以及改善勞動環境,或許更能達成一個對所有人來說「不需要幸運,就能平安回家」的通勤環境。

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出一點力,或許這個社會可以更和諧、更有愛。如果司機放斜坡渡板時淋著雨,請您幫司機撐個傘;遇見無障礙服務的司機,請大聲的跟司機說謝謝,讓司機感受到,他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如果你是設計學院的師生,你可以把課堂作品主題,設定為「讓司機方便穿脫的雨衣」或是「適合台灣地形簡易固定的安全渡版」;如果你看到有公車格違停,可以提醒駕駛員離開,以利公車靠站服務;如果妳看到有輪椅、嬰兒車、長者揮手招車,而司機碰巧沒做出反應時,請勇敢上前,跟司機說:「請等一下,有人要上車,慢慢來沒關係,我願意等。」

「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某個時刻的弱勢,請為有需要的人撐傘、出聲、伸援手,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會流淚、會受傷、會有人在等他們平安到家。」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出力,一起讓這個社會的本質,更適合我們每一個人生存。

●作者:胡庭碩/ 社會創新工作者、肌肉萎縮漸凍症患者,本文由陳紀曲協助完成。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