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蕭徐行/八佰VS贅字 中華民國何去何從?

▲中國大陸拍攝的抗日電影「八佰」爆紅,故事內容有關中華民國國軍抗日戰役。電影畫面,中華民國旗幟被以隱喻的方式呈現。(圖/翻攝自《香港01》/微博)
▲中國大陸拍攝的抗日電影「八佰」爆紅,故事內容有關中華民國國軍抗日戰役。電影畫面,中華民國旗幟被以隱喻的方式呈現。(圖/翻攝自《香港01》/微博)

文/蕭徐行

中國大陸耗費鉅資拍攝及播映抗日電影「八佰」,票房大紅,片中主訴中華民國國軍八年抗日戰爭經典戰役「八百壯士」,導演以隱喻方式承認「中華民國在大陸」的歷史事實,正說明「中華民國」才是重啟兩岸溝通,恢復台海對話的通關密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國與東非的索馬利蘭共和國建立關係,外交部的臉書在報導台灣代表處掛牌運作時,卻加上一句「這塊牌子就寫台灣沒有多餘贅字(酥胡~」的字樣,引起軒然大波。代表國家對外形象的外交部都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國家,怪不得台灣的外交處境日益衰敗,國際地位更加邊緣化。直白地說,執政黨這樣無視自己國家尊嚴,不願尊重自己國家名稱的態度,就是台海關係陷入緊張,兩岸政府對話無門的根本因素。

大陸拍攝的電影「八佰」,描述國軍在 1937 年淞滬戰役中面臨日軍陸海空三軍包夾下,以寡敵眾的八百壯士史詩故事,這部影片雖然與數十年前台灣拍攝由柯俊雄主演的「八百壯士」回憶,且影片中對於中華民國國旗與國民黨的黨徽多以遮掩隱晦的方式帶過;但是這部影片的放映除了再次彰顯中國人英勇抗戰的民族精神,也正代表了北京當局願意客觀地的尊重抗日歷史,容許社會以正面的態度檢視國民黨的作為,更是以歷史的角度承認「中華民國」的國格地位以及向國軍在抗日戰爭中的壯烈犧牲與貢獻致意。

中共如果不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就是否定台灣與大陸的關聯性以及兩岸基於「一中原則」的情感聯繫。為了競爭「中國」招牌的正統性,中共過往始終打壓中華民國存在,這樣不僅把台灣往獨立的方向越推越遠,台灣人寧願對中國保持距離,也讓美國在對抗中國的爭霸戰中找到中國的痛點,兩岸的分歧點並藉由台灣問題挑釁中國。再說,否定中華民國存在就是不承認中華民國憲法的「一個中國」特性,也等於否定兩岸政府系出同源的歷史淵源,那麼兩岸關係就是國際法上的兩國,中國又憑甚麼再以一個中國干涉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呢?

相對的,台灣外交部小編的贅字風波,說白了就是不願意承認中華民國這個國號。外交部臉書就是屬於公文書的一部份,任何宣示與褒貶外國之處皆是代表政府正式的政治態度。如果蔡總統與外交部長覺得此一言論不妥就該要求刪文,豈可任由自我否定國格的事情存在,要說高層全然無知純屬小編個人所為則過於牽強。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這種自以為是的言論常常就是釀下國家興亡禍端的起始。外交部在口頭上耍狠,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國號,只是讓自己種下更多的國際糾紛。這次的索馬利蘭事件,台灣不僅讓兩岸關係更為僵持,又讓台灣得罪了索馬利亞,再說現任 WHO 總幹事譚德賽即是索馬利亞人,這樣的新仇舊恨,非洲國家怎麼會願意加強與台灣的外交關係呢?

總結而論,中共越打壓中華民國就讓更多的台灣人有理由不用中華民國國名,甚至極力切斷台灣與中國的連結;相對的,台灣人越不願意用中華民國國號就會造成中國的疑慮,擔憂台灣人走向台獨而採取強制的壓力與武器的威嚇。再者,台灣越不提中華民國國號,造成與中國的關係不佳,正可以給美國在中間操弄的空間,利用台灣挑釁中國,也用中國的壓力要求台灣扈從美國的利益。蔡總統不是多次表示,「中華民國台灣」是台灣人民最大共識嗎?所以「中華民國」才是重啟兩岸溝通,恢復台海對並且預防東北亞中美對抗危機持續上升的通關密碼。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這種自以為是的言論常常就是釀下國家興亡禍端的起始。外交部在口頭上耍狠,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國號,只是讓自己種下更多的國際糾紛。這次的索馬利蘭事件,台灣不僅讓兩岸關係更為僵持,又讓台灣得罪了索馬利亞,再說現任WHO總幹事譚德賽即是索馬利亞人,這樣的新仇舊恨,非洲國家怎麼會願意加強與台灣的外交關係呢?

總結而論,中共越打壓中華民國就讓更多的台灣人有理由不用中華民國國名,甚至極力切斷台灣與中國的連結;相對的,台灣人越不願意用中華民國國號就會造成中國的疑慮,擔憂台灣人走向台獨而採取強制的壓力與武器的威嚇。再者,台灣越不提中華民國國號,造成與中國的關係不佳,正可以給美國在中間操弄的空間,利用台灣挑釁中國,也用中國的壓力要求台灣扈從美國的利益。蔡總統不是多次表示,「中華民國台灣」是台灣人民最大共識嗎?所以「中華民國」才是重啟兩岸溝通,恢復台海對並且預防東北亞中美對抗危機持續上升的通關密碼。

●作者:蕭徐行/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mailto: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