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吳崑玉/2020的三個教訓

▲充滿改變的2020年即將結束,過去一年有許多值得記取的經驗教訓。(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充滿改變的2020年即將結束,過去一年有許多值得記取的經驗教訓。(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文/吳崑玉

2020,打從年初開始就波濤洶湧。年初台灣蔡英文贏了,年中韓國瑜罷了,年底美國川普輸了。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燒遍全球,歐洲變異種青出於藍,發展疫苗藥物卻不知該針對那一隻病毒?各國國門開開關關,政治人物來來去去,聲望高高低低。年中還有60%滿意度的,年底剩不到一半,甚至不滿意度超越滿意度,連打個統編都能惹出一身腥羶。在朝的提心吊膽,在野的四處放火,自己卻也沒撿到便宜。官員政客的髮夾彎了又彎,學者名嘴們的眼鏡碎了又碎,整個局面已不止是個「亂」字可以形容,未來前景更是難以預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回頭梳理這些事件過程,便會發現因果其實都有脈絡可尋,只是環境變了,橘逾淮為枳,或因為各種事件產生「共振」,蝴蝶效應一夜之間可以弄斷一條大橋,使得人們驚異不已。在這種舊的規則不適用,新的法則沒出來,一切混沌不明的「典範轉移」時代,我們也只能從各種事件中汲取經驗教訓,摸著石頭過河,而不會有一個標準答案來讓人們依循。而且,那種聲稱自己主張就是普世真理的人,多半是江湖郎中,今天猜對了,明天就不靈了。

2020年其實給了我們很多經驗教訓,不一定能告訴我們怎樣做一定是對的,卻說明如何做一定是錯的?跟科學實驗一樣,失敗路徑也是一種有價值的經驗累積,在探索未知的過程中,避免重複錯誤,便能逐漸向成功「逼近」。

這是我們需體認的第一個教訓:勝不驕,敗不餒,並不只是一種道德修養,而是一種向真正成功逼近的方法論。我們必須重新定義每一件事物的成與敗,逐漸向一個比較大的目標逼近。而不是一味求爽,戳到恐龍就是爽,卻不思考恐龍甩尾的後座力,或老是無限上綱到總統下台這種四年後才可能實現的遠大目標,對於今天明天的現實事物無法造成半點改進。

老柯近日在臉書還原了當年民進黨反美牛的過程,當時民進黨的「反」,是有邊界的,上限就是CODEX的科學殘留標準。而且抗爭過程中,仍不斷保持幕後的協商,取得政策上的妥協。人家的口號喊得響亮,動作卻很有節奏,知道何時該見好就收?當年我在立法院,也見證了這個攻防過程。

在另一面,今年的失敗者,多是曾經的人生勝利者。只因有種「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驕縱感作祟,來瞑就出代誌。韓國瑜是前一年的神,大笑聲和勸進聲餘音未絕便跌下神壇。府院兩位丁發言人年少得志,卻也都英年早逝。防疫成功讓大家肯定蘇院長的「才幹過人」,卻玩到一個統編就砸了鍋。黃偉哲被一排路燈加一張支票,搞到聲望休克轉送急診。誰不曾是昨天的勝利者,卻轉眼成為今天的失敗者?能不引以為戒嗎?

所以,政治人物們對於「成功」,需要有更嚴格的定義,還得找出其方程式。所有勝利成功都是有效期的,不能糊裡糊塗的成功而引以為傲,而是得搞清楚致勝的要素,和這種要素能不能複製?例如,蘇醫師認錯了,但那是科學論據的功勞,不是衛福部告他的成效,依據科學才有長效,才能說服,

第二個教訓,危機處理與變革管理,是一整套開刀及復原的流程,而不是開完刀就算了事,肚子剖開卻不縫合,結果就是「手術非常成功,但病患已經死亡」,蔡政府卻常幹這種事。年金改革做了,但軍公教的怒氣撫平了嗎?是難以撫平?還是贏家根本不屑撫平?台灣防疫做得不錯,但不代表接下來不會出事,那有開心放鬆的時間?萊豬案打得沒頭沒尾,放進來還不准標示,簡直就是中美菸酒談判把米酒禁掉的同樣思維,只知妥協讓步而不惜犧牲其他一切。老柯當年懂得逼老馬政策管控美牛,現在怎麼連標示萊豬都不敢了呢?

就算明年1月萊豬成功進口,但爭議會自動熄滅嗎?沒有撫平與縫合,傷口會自動癒合嗎?你以為台灣社會是液態金屬人或是死侍喔?

近日多份民調均顯示,台灣社會愈來愈趨近兩極化,對人的喜好與厭惡,對事的贊成與反對,正反雙方都有40%以上的支持度,這發展不是好事。縫合各種傷口,將是蔡政府明年的主要課題。

第三,我們遇上的兩岸國安問題,多是「板塊撞擊」所造成的大地震,我們只能採取措施讓台灣「震不倒」,而不是我們可以解決的問題。美中對幹,那是兩個大國的自身考量,說台灣可以聰明點,兩邊取其平衡,甚至雙面得利,真是把自己想得太偉大了。台灣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經濟、國防、社會安定等自身事務搞好,增強體質與結構,以求大震中不破不倒,已屬萬幸。

防疫作戰其實就是一次雖然貼近震央,卻能維持不倒的案例。現在防線有了破口,便須迅速填補缺口,發佈警訊,甚至停辦大型活動,而非沉溺於過去的成功,期望命運之神再次眷顧。台灣天災地變甚多,人們對於壞消息的承受力較強,只要政府訊息與指令明確,社會不易恐慌。相反的,若是政府想遮掩事實而失去信任,那才會造成真正的混亂與恐慌。

總體而言,我們正處於一個與過往完全不同的典範轉移時代,許多事物都沒有標準答案。從成功與失敗的過程中汲取經驗教訓,而且不吝於隨時調整以因應新的變化,將是從政者每天的功課。

對,從政者,而不只是執政者,不論在朝在野,不論當上船長或是沒當上船長,我們都在一條船上,不能把這條船弄沉,是吧?

●作者:吳崑玉/專欄作家、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opinion@nownews.com](mailto: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